天津大学引导学生
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
本报讯 2017年暑假,天津大学402支实践队、4327名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其中80%的学生深入边远贫困的一线基层,体验国情社情,受锻炼、长才干、作贡献。
注重顶层设计 一是设立基层专项。开展“基层砺剑心”专项实践,通过采访大学生村官群体关注基层发展;开展“慰问走访”专项实践,关注贫困学生;开展“美丽中国”专项实践,组织实践队赴边远乡村开展支教助学。二是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思政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精选14个主题,组成9个实践队,由思政课教师带队,将思政课堂搬到工厂、乡村。三是联系、整合资源。校、地联合,与南开区、武清区、营口市合作开展挂职实习实践,选派22名优秀学生赴乡村、街道挂职;校、企联合,开展“知行计划”组织4支实践队赴四川、河南等地开展乡村建筑遗产调查、乡村学校外墙粉刷等实践活动;联合公安部,赴四川普安开展科技支农实践。
加强保障服务 一是加强实践指导。将普遍培训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线上培训和线下指导相结合,组建“学生实践讲师团”,聘任有基层实践经验的学生导师,指导低年级学生;邀请公益支教教师为赴偏远山区支教的队伍做行前培训;为赴基层调研实践队配备专业教师,提供全程跟进指导。二是建立实践基地。在安徽潜山、河南兰考、甘肃宕昌等12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建立实践基地,鼓励实践队扎根基层,开展“爱心接力”,定点实践,长效建功。三是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中国梦”“黎明”专项基金,支持赴基层支教、调研的实践队。
拓展成果维度 一是以品牌效应带动长效发展。已形成“筑梦兰楼”“拥抱纳咪”“留梦云羽”等10余个实践品牌。“留梦云羽”实践队连续4年扎根云南凤羽,关注留守儿童,为当地捐建远程教室、美术教室,捐献文具、教学器材、电脑等共计10万余元;“拥抱纳咪”实践队连续7年不分寒暑赴四川大凉山开展支教;连续4年组织实践队赴甘肃宕昌开展精准扶贫实践,帮助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建立电商平台,设立助学金共计3万余元。二是以理论指导引发深度思考。结合《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等理论学习,组织实践队分享基层实践的见闻、感受,编制故事集,引导学生将实践体悟转化为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三是以“后实践时代”扩大辐射广度。组织宣讲团讲述基层实践中的感人故事,通过照片评比、DV评比、实践成果发布会等展现实践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情怀,通过实践成果进行“再教育”。
打造行走的课堂
——天大以社会实践落实全国思政会精神纪实
“改革开放初期,刚实行‘包产到户’的时候,大家的干劲都比之前足了不少,整体的劳动氛围都有很大改变。”在内蒙康家湾村陈绿师家中,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畅老师带着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正在聆听内蒙古包产到户第一人赵丑女的儿子陈绿师给大家讲述当年“包产到户”的情况。这些学生来自机械、土木、管理等专业,这是天津大学的“思政课堂”。2017年暑假,像这样的课堂还有400多个,这样“上课”的学生有4000多名。这个“课程”叫做“社会实践”。

内蒙古“包产到户”实践队采访包产到户先锋
我的课堂我做主
每年春季,天津大学通过社会实践主题征集引导学生关注国情社情,这些题目经过专家的论证、筛选向全校发布,为同学们暑期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建言献策一带一路”“深入助力精准脱贫”“重温红色光荣历史”“重视生态环保发展”“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天津大学通过这些加了“盐”的实践主题,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四个正确认识。
“画完这面墙,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械学院赴甘肃宕昌实践队队员霍文明提到了他在暑期实践中意外的收获。“宕昌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在调研精准扶贫的时候,看到当地的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于是队员们提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画在墙上。画完这面墙,我不但对它倒背如流,更理解了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这面墙前经常有路过的村民驻足观看,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力量。”霍文明说。

天大赴宕昌暑期实践队之文化墙
多年来,天津大学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
这是我们共同的梦
“我走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睁着山泉般清澈的眼睛,用蹩脚的汉语说‘明年你还要来哦,当时我红着眼眶说‘好’。谁知道这一个承诺,就是连续6个不分寒暑的假期。”
来自机械学院的杨智是“拥抱纳咪”实践队的一名老队员了,在之前的6个寒暑假中,他除了回家,还有一个必去的地方——四川松潘县上纳咪村。“上纳咪村是藏族聚居地,海拔很高,条件也很艰苦。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冬天,晚上冻得睡不着觉,我们就围坐在一起看星星,互相鼓励。就这样坚持着过了‘气候关’。”

“拥抱纳咪”实践队员送当地孩子放学回家
像“拥抱纳咪“这样的实践队,天津大学还有30多个,他们踩在乡村教育空白点上,坚持多年赴同一地点做“不走的支教”,他们以接力的形式付出他们的力量,他们在乡村基层受锻炼,也为扶贫攻坚作贡献。
经管学部实践队连续四年赴云南凤羽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实践,为当地建设电教室、美术教室。从“留梦云羽”再到“羽梦津夏”,我问他们,为什么每次你们实践队的名字都有一个“梦”字?他们说,因为我们每次去都会把我们的“梦”带到那里,也会把他们的“梦”带出大山,让这些留守儿童有更好的生活。
在这些“95后”坚定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爱、情怀和奉献,也看到了“青年梦”和“中国梦”。
要实地把中华改造
化学专业的赵鹏一直觉得自己的专业离生活太远,直到参加了这次社会实践。赵鹏所在的“不忘初心”实践队在2017年暑假来到贵州普安开展科技支农实践,他们用一个枕头盘活了一个作坊,吸引了20余名劳动力返乡就业,目前实现盈利8万余元。“我们根据茶叶的功效,配比制作了茶叶枕头,还帮助他们建立了电商平台。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帮助他们开发其他产品,争取让更多留守儿童的妈妈回家。”
每年暑假,天津大学引导学子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天津市环保局回信了!”化工学院“RE计划实践队”在暑期开展了关于电子垃圾处理的调研,并形成了蓝皮书递交天津市环保局,部分相关建议已被采纳。此外,建筑学院的学生依托实践基地为营口老街设计改造方案,法学院“依法治水”实践队调研报告提交到中国法学会,为水污染立法建言献策。
“时尚”的作业
实践作业不止是千篇一律的文字,一个实践产品、一张实践中的照片就足够。优秀的实践队还会走进实践论坛,向全校师生讲述自己的实践故事。实践队的路演、DV评比、照片评比、风采展示,营造了浓郁的氛围,越来越多的学生树立了“实践梦想”,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天大学生心中名副其实的“必修课”。

天大实践队与当地少数民族妇女合影
知行合一,实践浇灌成长;心怀家国,不忘使命担当。在田间、小巷、乡村、工厂,行走的课堂在继续,一段段实践故事在演绎。一批批的天大学子通过社会实践打开了了解社会的窗口,将自身的成长融入家国发展的洪流中,在社会实践中树理想、长本领、负担当。
不忘初心 筑梦黔行
——天大学子赴贵州普安扶贫纪行
日前,天津大学理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前往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普安县,深入联盟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以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帮扶路线、以创新竞进的精神助力精准扶贫。

天大实践队与联盟小学全体教师合影
扶贫工作先扶智 授人以渔惠久远
天大实践队与联盟小学校长和教师积极交流,为全体教师“量身定制”了培训课程,让大学生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教”与“学”有序开展。实践队员为当地小学教师开展了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培训;还为小学搭建了一间科普实验室,并开展了生动有趣的实验公开课,共同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大学生培训小学教师是一个非常新颖且大胆的尝试,通过系列培训,既能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办公技能,又能向教师展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小学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驻村天津干部孙晓涛如是说,“教师水平提升了,就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教育水平,使实践成果惠及更多小学生,从而让支教的影响力不断传递下去。”
布依茶枕匠心韵 留守儿童望母归
实践队联合当地驻村扶贫工作小组,充分利用茶叶资源优势,研发设计了一系列兼具实用、保健和美观的布依茶枕。实践队无偿将茶枕的设计方案交予普安县“脱贫攻坚巾帼榜样”罗其利所经营的民族服饰加工厂,为其提供茶枕的宣传指导,制定了茶枕的宣传与销售方案,还为茶枕申请了网上微店,并联系快递公司核算物流成本,以保证茶枕的在线销售。返津后,队员们在校园内进行了义卖宣传,并联合一些单位共同推广该产品。截至目前,布依茶枕累计销售800余只,销售额80000余元,创造了百余个劳动岗位,真正让留守儿童的妈妈回了家。
那山那水那片情 魂牵梦绕黔西南
实践队把教育扶贫作为实践活动的重心,兼顾产业扶贫,努力改善联盟村经济落后的现状。实践队走访了联盟村的几家茶园,通过对茶园地理环境、农民养鸡情况及供水供电情况的调研,进一步探索了在茶园内进行生态养殖和茶多酚萃取深加工项目的可行性,从多角度带动当地茶叶经济发展。返津后,实践队仍与联盟村教师、农民及驻村扶贫干部保持联系,努力推进项目落实,为联盟村茶产业转型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

实践队员与当地茶农探讨茶园生态养育
实践队受到天大师生、校友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初期,成功申报为团中央重点实践队,多家校内外媒体先后进行了相关报道;后期,获得全国百强优秀实践队、国家级优秀团队、市级优秀实践队等荣誉。
筑梦苍山洱海 助推精准扶贫
——天津大学“微漾经心”实践队赴云南侧记

天大实践队与当地支教孩子合影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号召,今夏,天津大学“微漾经心”实践队远赴云南,在洱源县凤羽镇凤翔村展开了调研,探索“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的新途径。
教育扶贫点亮孩子们艺术梦想
“微漾经心”实践队同学们首先以起凤中心完小为阵地开展艺术支教实践。经天津大学EMBA深圳校友会注资支持,他们搭建起一方艺术天地,来容纳孩子们的七彩梦想。
艺术感知训练营为孩子们开设美术和书法课程,炫目油彩、淡雅水墨,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他们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多方的大力支持:天津日报“117直播平台”对艺术感知训练营开营仪式进行了全程直播,当地众多嘉宾出席美术教室揭牌仪式;凤羽古镇诗书画联谊会会长施文清亲授开营第一课。同时,他们结合洱源县电信公司,共同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扶贫攻坚新途径。营员们作品将在天津大学EMBA校友会进行拍卖,所筹善款将全部用于下一阶段的支教事业。
教育资金循环流动,教育力量不断壮大,帮扶机制长效运转,他们托举起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文化扶贫奏响古村落的崭新乐章
地处茶马古道要冲的凤羽镇自古便有文墨之乡之雅称。天大实践队员植根田间地头,进入深山密林,开展了古村落调研,感悟当地厚重文脉。
他们去前先走进了天大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聆听了相关老师的专业指导。之后,他们来到云南,倾听非遗传人、文化名人的故事。他们与凤羽砚雕刻艺术传人段臻然进行了交流。耄耋之年的段老仍是初心不改,传承砚雕艺术。他以刀为笔、锋走龙蛇,手下寻常的石块被赋予了生命,臻于化境。
短短12天内,百余公里的跋涉,他们足迹遍布罗坪16峰。几千次快门、10余小时的视频素材、数万字的文稿,他们精心记录、整合多方资源,讲好凤羽故事、宣传凤羽印象,取得一系列调研成果。同时,他们的古村落调研中关于建筑文化的部分成果已上报住建部;凤翔村的《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已报备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他们的一系列成果,将大大助力凤羽镇的“中国特色小镇”申报工作,为当地文化扶贫添砖加瓦。
以渺渺之微,漾古今之色,经雨打风侵,秉虔诚之心。这就是天津大学微漾经心实践队。
(本版稿件和照片由团委提供 刊登于2018年6月15日《天津大学报》第三版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