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国家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首轮建设周期过半,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正式公布,学校召集召开了天津大学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为动员全校力量投入到一流大学建设之中,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以“回顾·总结·展望”为主题,对部分校领导、学院和一级学科的负责人及专家进行了访谈,以总结问题、分享经验,为天津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思路与指引。
加快一流学科建设 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访我校副校长王树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前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可见,随着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学科建设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国家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首轮建设周期过半的今天,天津大学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学科评估为学校带来了哪些思考?未来天大学科建设的思路又是什么?
总结成就 打牢学科建设基础
回顾往昔,“学校启动一流大学建设至今,始终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学科结构持续优化,学科质量稳步提高,在深化学科建设方面快速发展,取得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成就,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坚实保障。”天津大学王树新副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近年来,学校新增教育学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海洋科学、地质学、中国语言文学、网络空间安全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学校共有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初步形成了‘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2017年,我校把握‘提升学科水平’和‘加强学科交叉’两条主线,系统谋划五大发展计划和五大支撑体系,编制完成了《天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我校上报的建设方案成功入围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批准我校自主建设一流学科数为(4+6)个。”
“2017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 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与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相比,进入前5%的学科数增加了3个,进入前10%的学科数增加了8个。”
副校长王树新
“根据最新的ESI数据显示,我校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分别为工程领域、材料科学领域、化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物理领域、生物及生物化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药理学和毒理学领域。其中,工程领域、材料科学领域、化学领域先后跻身世界前1‰”
“学科评估作为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渠道,有助于高校深化内涵式建设,检验学科建设与同类院校的优势与差距。”王树新表示,天大应进一步总结与沉淀,为获取更大的进步指引方向,“这些成绩不仅是对我校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步肯定,同时也为今后更加‘精准’地建设提供了支撑。”
凝心聚力 做好学科建设重点工作
王树新点明了当下天大推进学科建设势在必行,“振兴学科也成为当务之急的历史任务,在去年召开的天大第十次党代会中提出建设‘五个一流’,其中强调打造一流学科,就要继续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综合性学科布局,推动形成学科的结构性优势,实施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推进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使更多学科和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同时,学校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四个建设’,学科建设作为其中之一也被列为学校今年的重点工作。”
“首先,我们要创新学科领域组织模式,推动在化工能源、新材料、管理与经济、化学与生命科学、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建设工程安全、智能制造、光电信息、数据科学、环境生态等重点领域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其次,加强物理学科建设,强化数学的带动效应,形成理科基础学科群体优势;成立文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咨询专家委员会,建设高等文科研究院,孵化高水平文科成果;成立医学部,统筹医科建设,推进与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实质性合作。”“另外,推进顶尖学科建设计划,认真分析下一轮A+学科的增长点,精准布局,制定策略,狠抓落实。实施学科水平提升‘A计划’,对学科的建设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精准分析到各类学科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最后,加强一流学科(领域)建设,统筹‘综合布局’和‘重点建设’,瞄准‘核心指标’;实施‘双轨推进’,合理规划建设经费预算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及考核,实现责任追踪、经费投入、动态调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共享,实现强势学科带动领域内其他学科发展,提升学科自身实力;通过学科交叉平台建设,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试点新机制。”王树新详细介绍了2018年我校学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
笃行致远 把握学科建设战略机遇
放眼未来,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首轮建设周期剩余的2年里,“我们的学科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学科建设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王树新提出建议:“我们的学科建设应放眼全球,站在世界坐标系下,对标更高的标准,努力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和领域;要坚持结果导向,引导学科建设成效产出,探索建立基于学科生长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综合资源配置机制,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强化学科集群建设,传统学科和强势学科要巩固并发扬自身的优势,引领交叉平台与新兴学科发展,形成互补支撑、协同发展、充满活力的学科群落和学科生态体系。”
他强调“‘双一流’建设根本在于一流人才的培养。天大在未来的人才培养道路上,应该着重考虑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的优化,将学术前沿和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才培养之中,构建科教融合协同的培养机制,实现科研育人,打造具有‘天大品格’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今后5年,是我校跨越‘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重要5年,是进入新时代、打造新格局、实现新突破的关键5年。天大将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学科结构优化为突破,积极探索契合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制约学科发展的壁垒和边界,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目标,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王树新表示,“在一流大学建设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总结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把握学科建设的战略机遇,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队伍、打造一流学科、贡献一流学术、营造一流环境,才能将我校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
北洋园校区
以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目标导向
——访建工建筑两学院负责人
受访者:韩庆华(建工学院院长) 孔宇航(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
在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周期过半的今天,各学院在对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支持中已取得哪些值得关注的成就?作为学院负责人,应如何为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事业作贡献?就此问题,研究生院学科办工作人员采访了建工和建筑学院相关负责人。
回眸过往 战略中铸造成果
在学校的总体部署下,建工学院开展了大型建设工程先进建造与安全一流学科建设,取得了值得关注的成绩。韩庆华表示,“建工学院重视基地平台建设,拥有多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并负责建设‘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的前期筹备工作,打造国之重器。同时,学院聚拢领军人才,建设了一流的学术团队,建设工程安全领域科研力量雄厚。”韩庆华认为,“建设工程安全领域聚焦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重大建设工程的先进建造技术和安全做出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究,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孔宇航常务副院长具体列举了2项建筑学院取得的值得关注的成就,“2016年,建筑学院获得《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重大基金项目,在全国建筑学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017年年底,学院《低碳城市与建筑引智基地》成功获得国家第二期资助,在建筑老八校中只有天大获此殊荣。”这也是建筑学院近年来有计划有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并建立引智基地,形成高水平研究队伍,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成果的具体体现。
笃定目标 落实中狠抓细节
学院建设需要学院院长带领全院师生共同努力,韩庆华说道,“建工学院将开展大型建设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取得国际一流成果,产生国际一流影响,支撑建设工程安全领域3个一级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从而为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作出贡献。”
“未来2年,建工学院将继续依托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一级学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学术一流团队建设与先进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与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韩庆华指出,“学院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教师分类发展、分类考核体系,建设一批国际水平的重要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研究重大科学问题,产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成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学院将举办重要学术会议,引领学术发展;将设立4个文化品牌学术活动及海棠书院品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又红又专;搭建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提高本研究方向在国际学术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孔宇航介绍了建筑学院未来2年的规划,“作为学院负责人,我将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目标导向,以此为中心展开各项工作。学院将在学科影响力、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质量等方面系统性优化现有学科建设框架,促使天大建筑学科跃升为国际一流学科;提升现有师资质量与潜力的同时,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重量级人才;依据国家一流学科的标准,从七个子层级指标方面制定系统提升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继续保持学院科研项目优势,在学生论文质量、出版专著与教材方面加大力度改变现状;与校建筑设计院强强联合,积极引导申报科研与建筑设计奖项;在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层面,通过一系列的策划与活动推进,认真分析学科方向的QS排名指标体系,寻找可突破方向,进一步拓展国际影响力。”
孔宇航坦言,“学科建设是在目标导向下切实可行的操作系统。只有把握重点、分步实施、层层推进,并作为日常性的重要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学科建设目标。”
打造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的一流学科
——访我校部分学科负责人
受访者:李克秋(软件工程学科负责人) 陈冠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 胡文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
在“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是基础,学科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因此,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路径,也是各学科负责人在学院建设中需要关注和深思的关键所在。那么,学科在对天大一流大学建设的支持中,已经取得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成就?作为学科负责人,应如何为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作出贡献?
回顾往昔 学科驱动整体提升
“在过去的2年中,软件学科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李克秋表示,“软件工程学科获得国家科研经费资助,科学研究实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加大学科的社会服务贡献,面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发挥了智库作用。”
陈冠益对学科成就进行了总结,“环境学科在过去2年中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培养了生态环境领域大量的人才;招收了首届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留学生。”
“材料学科在过去的2年里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获批多个国家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科学研究实力得到提升;与国外知名研究所和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多次举办两岸三地及涉外国际研讨会,推进了国际一流学科发展。”胡文彬强调了学科的相关成就。
借力评估 学科拉动全面建设
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3位学科负责人作出了评估结果分析。
李克秋总结道:“软件工程学科被评为A-,在参评高校中排名前10%,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得益于各方面的鼎力帮助和软件学院学科评估工作组的通力工作和配合。”陈冠益表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排名前10%,与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基本持平;仍需继续努力,巩固优势,提升不足。”胡文彬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是A-,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科的整体水平有所进步,但一些指标的实力相对较弱,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学科建设仍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综合布局 学科推动内涵发展
未来2年各学科的重点工作规划及为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如何作出贡献的问题引起各学科负责人的深思。
3位学科负责人一致认为:一方面,各学科需要落实人才计划,紧抓高水平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形成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梯队;同时加强相关领域团队融合,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另一方面,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和战略需求,推动国家级支撑平台建设,提升研究实力;同时加强科研管理,改革激励机制,不断拓展国际学术交流空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学科负责人需要总揽学科的整体发展,李克秋认为,“软件学科要立足产业发展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设置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全英文课程体系和留学生培养模式;瞄准学科前沿、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建立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
陈冠益坦言,“环境学科建设的下一步关键是要找出‘短板’,强化‘长板’,在未来几年将重点围绕高级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争取有重大突破;另外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建设也是本学科的工作重点。”
胡文彬强调“双一流”建设要强化人才培养的学科特色,“材料学科将选择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空天海洋4个领域为突破口,构建面向‘新经济’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向‘行业化’适当转型;推动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全英文授课的比重,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本版稿件由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提供
刊登于2018年11月30日《天津大学报》第三版 编辑 李丹 学生编辑 康孟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