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召开2018年度理事会和学术交流暨团队考核会

      2018-12-07       

本站讯(通讯员 任堉焓 摄影 唐蒙 丁宇)12月3日,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度理事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中心理事围绕中心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工作进展进行集中研讨,并针对中心未来发展共同出谋划策。中心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院士;中心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程津培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院士;中心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南开大学李正名院士,天津大学王静康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教授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心执行主任冯亚青教授,中心副主任刘育教授、马新宾教授、王世荣教授,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的相关代表。

钟登华对各位理事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回顾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历程,表示在理事会和中心各平台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承担了大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任务,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未来中心要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相关工作,更加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卓越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理事会通过了对理事长进行调整的事宜,同意李静海院士不再担任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理事长,谢克昌院士出任新一届理事长。

中心新任理事长谢克昌院士表示,自己对母校情怀至深、难以割舍,很荣幸能够出任中心新一届理事长,未来将与中心的各位理事和平台团队教师一起,共同促进中心的持续、健康、全力发展,不辜负母校的信任与厚望。

姚建年向全体理事作了2018年度工作汇报。在2018年11月11日的教育部现场评估考察中,中心受到了考察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中心积极认真开展工作,很好完成了《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与考核指标;有效地探索并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和管理运行体系;汇聚了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了绩效考核和流动机制;探索了高素质理工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建立了从化学到化工、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全链条式校校、校所、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此外,姚建年还汇报了中心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协同创新成效、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中心运行的主要经验和未来的发展重点及建议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听取汇报后,理事们对中心上一年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殷切期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心要继续深化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之间的协同与深度合作,加速推进协同成果的转化。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在体制机制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汇聚更多青年人才,形成一定数量、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优势团队;加强平台建设和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发展,不断适应科技和社会进步。

12月4日,中心2018年度学术交流与团队考核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召开。中心各团队总结汇报了2018年度取得的成绩,深度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何如进行更好的协同与创新进行了热烈交流与探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林,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中心执行主任冯亚青出席了会议。中心各平台召集人、团队负责人、团队代表和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刘育教授、王世荣教授主持。

中心主任姚建年院士发表讲话,对中心各平台和团队提出要求和殷切期望,希望各团队能够以此次学术交流与考核会为契机,深度总结经验与不足,剖析存在的问题,重视团队之间的深度协同与大范围合作,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科技发展的“春天”中绽放自己。

随后,中心各团队针对各自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各团队汇报内容详实、亮点突出,具体包括协同创新总体思路,核心任务与研究目标,代表性科研成果,承担项目的研究进展,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团队内部、团队外部、团队之间、国际方面的协同与合作,未来研究计划与展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思考等。与会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了汇报,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与研讨。

在五年的运行中,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始终肩负着“顶天立地”的使命,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了理工结合的优势,通过平台和团队的制度化交流,强化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互促进,形成了全链条式的协同研究机制,大大提升了解决重大科学前沿和国家、社会需求问题的能力;中心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发挥了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化学、化工专家来访和交流,汇聚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和领军人才,发挥了“大巢引凤”的作用;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中心共承担1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同总经费超过3.8亿元,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中心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完成更多产业化成果,创造化学化工领域的“国家名片”。

(编辑 赵习钧 刘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