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凝聚力量,走进天大团委的青年培养攻略

      2019-01-06       

凝聚力量 团结青年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 天大团委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综述

编者按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在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我校团委紧密围绕学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服务学生成长的新模式。本期“立德树人”专版将全面展示我校团委在青年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校团委坚持以青年为本,不断完善“一体两翼一基础”的工作布局,即以思想政治引领为主体,引导青年向上向善;以科技和人文为两翼,引导青年求真求美;以团组织建设为基础,增强政治担当、服务青年成长,帮助青年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校团委注重分层次、分类别、贴近学生实际开展工作,发挥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引导、团结青年,承载梦想、自强不息,努力为实现我校“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旗帜引领、服务引领、组织引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旗帜引领——扎根“兴学强国”文化土壤

培育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校团委以主题团日、团支部达标创优为抓手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校团委开展了“我的‘中国梦’”“青春践行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每年举办“与信仰对话”主题讲座、“北洋大讲堂”“青年文化论坛”“青年湖畔论坛”等近200场报告;出版了《北洋大讲堂演讲实录》4辑,用“百年学府的精神盛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排演了以知名校友张太雷为原型的原创红色话剧《醒世惊雷》,举办了纪念张太雷同志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创作、排演话剧《侯德榜》,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青年,进一步扩大思想引领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传承现代大学理想和精神,创作了合唱交响作品——古典的《大学》和现代的《第一交响曲》,献礼中国高等教育;组织学生创作了《向先贤致敬》《七星灯火》《少年之责任》等艺术作品,通过“95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舞台作品,浸润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秉承兴学强国的历史使命,勇于实践、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侯德榜”话剧在校内公演


加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校团委坚持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先后组织了“践行新思想、建功新时代”“追寻党的足迹——重走红色路线”等主题教育活动; 在杰出校友、 革命先驱张太雷逝世90周年之际组织了“追寻太雷足迹”实践服务团,调研、宣传太雷精神;结合建军90周年,组织部分国防生开展了“强军兴国”实践,参观纪念馆、军工企业,树立大国自信。

校团委坚持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兴学之路大型社会实践”项目,提出在2020年前在边远乡村建立100个实践基地,为偏远落后地区中小学建立100个梦想教室,为边远贫困地区开发100个产业项目,开展100场教师培训等,鼓励更多师生深入基层建功立业,为助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天大力量。

校团委坚持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心怀家国,注重引入学生“提案”制度,实行实践主题“海选”,在前期设计中结合社会需求和时政热点,以“家国情怀”把脉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心系民族命运。近年来,我校实践队数量逐年增长,每年有800余支实践队,近万名师生参与,学生覆盖率达到80%以上,在校园内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实践氛围。2018年,“宣理中华”等10余支实践队和个人受到团中央表彰,20支实践队获“天津市优秀暑期社会实践队”荣誉称号,25人获“天津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我校多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近3年来获得团中央、团市委各项奖励200余项,2500名本科生成为注册志愿者,每年15名优秀本科生毕业后赴新疆、甘肃等地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服务。



经管学部学子赴凤羽镇开展支教活动



校团委还注重建设好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开设了第二课堂课程75门,其中包含《社团组织经历》和《人文学术讲座》2门必修课;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听讲座、为同学服务;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明星课”,如:《精品咖啡与品鉴》被称为“天津大学最香的选修课”,《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被《泰晤士报》、央视国际频道等海内外媒体报道。此外,我校在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研讨会上还作了典型发言,一批高校团委来我校调研。

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校团委依托求实团校,构建了初团——高团——新袖班——太雷班和示范教育巡讲团的“4+1”培养体系,求实团校获“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称号。《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共青团》杂志将求实团校建设经验向全团推广。根据学生成长需求,校团委从政治、学术、经济、文化4个领域为太雷班成员配备成长导师,量身定制课程。太雷班学员还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同志多次回信指导成长。

此外,校团委引导学生骨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扎到泥里”的实践锻炼,了解国情、社情;选拔学生深入村镇、街道,吃粗粮、接信访,在“吃大苦”中锻炼“大担当”;组织部分团支书到静海区付家村等村镇实践,了解农村现状、研究扶贫方案。

加强网络育人,打造“互联网+共青团”工作格局。校团委建设了横向联动、纵向交互的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的全覆盖;实施了“红网工程”,促进团学工作转型升级;开展了网上主题教育,依托微信微博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太雷精神传承”等主题教育活动;发出网上“好声音”,打造校内“意见领袖”和“红客队伍”,建设800人的网络宣传员骨干队伍,宣传相关主题的“红贴”,成立了“青梅数据实验室”,每周发布“舆情关键词”,形成了“舆情周报”;成立了“新青年媒体中心”,打造为“小青梅”的卡通形象,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握网络思想引导的主动权。此外,校团委官微推出了“青媒调研”等特色版块10余个,“最美天大”优秀学生事迹访谈、歌曲《北洋之光》等优秀青年文化产品100余件,推出了《今天你早睡了吗》《萨德,你怎么看》等作品,开展了关于运动、吃早点、考试挂科及作弊等问题的调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风、健康生活、理性爱国;发布了大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该案例被团中央平台向全团推广;微信平台活跃度位居天津团学组织前列,25个新媒体案例被团中央采用并推广;在“B站”“斗鱼”等青年喜欢的平台建设共青团直播平台,全年直播百余场,在方便双校区师生参与的同时,也得到大家好评:“团组织给鱼龙混杂的直播平台带来了一股清流”。

服务引领——聚焦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在服务青年成长中提高政治引领实效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勇立潮头矢志创新。校团委坚持三创融合,搭建学生双创活动“天大品牌”,开办了“宣怀班”,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宣怀班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批示,6年来培养学生155人,创立优秀创业项目47项,注册企业24家;举办了“未来30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吸引全校近3000名师生共同参与,发掘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战略创新、技术预见及科技创意,涌现出了可展小卫星、电离层飞行器、火星环境改造等创想项目;开展了“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200支创业团队参加,包涵:新材料、环保、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此外,校团委在新老校区建设了“搭伙”众创空间,面积共8000多平方米,被认定为科技部“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2次被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还被《焦点访谈》节目报道。我校获评教育部“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校团委砥砺奋进,奏响创新创业“天大声音”,引导学生把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转化为服务社会的产品,践行校歌中传唱的“要实地把中华改造”。2018年,我校 “atom-高速搬运机器人”项目入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斩获金奖,实现了天津市主赛道金奖零的突破。该项目创始人刘松涛毕业于我校机械学院,历经5年的研发,打破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2018年9月,我校在众创空间搭建近千平米“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邀请了“海燕”“神工”及多个由学校孵化的创业企业参展,展示了我校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专家等先后莅临成果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钟登华校长为学生科学奖获得者颁奖


探索美育教育改革,传承人文艺术精神。校团委提出了“美在天大”的工作构想,力争整合校内美育资源,探索构建“大美育”环境,提升师生“审美——立美”能力,融入学校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校团委开设了美育课程,面向全校开设22门第一课堂艺术选修课和30余门艺术实践课,每年参加艺术实践类选修课的学生近1000人;开设了艺术类第二课堂课程17门,覆盖本科生千余人次;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同为家庭困难学生开设钢琴课、吉他课等12门课程。

校团委积极营造美育氛围,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力争引导学子在业余时间不再选择电脑游戏,而是选择阅读经典、欣赏高雅艺术。截至目前,校团委举办了周末音乐会740场,覆盖听众45万余人;开展了万人歌会、原创歌曲大赛、海棠节户外演出等群众艺术活动;举办了七届师生合唱节,带动各具特色的学院艺术团20余个,形成了“合起来创造奇迹”的合唱文化;出访了30多个国家及地区,积极参与国内外的艺术类赛事,获得国际奖项34项、国家级奖项90项、市级奖项115项。北洋合唱团作为一支非专业大学生合唱团获得国际合唱联盟25年“世界合唱团”大奖,“人民网”将北洋合唱团称作“非专业的No.1”。艺术教育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级本科生、民乐团成员张璐获评福布斯“30岁以下俊杰”榜单人物;2002级本科生、合唱团成员吴苏获评“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

校团委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了全国首批“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依据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设计集展示厅、工作坊功能为一体的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特色的我校杨柳青年画传承基地,并开设了《杨柳木版青年传承及彩绘实践》《泥人张艺术实践》《中国结的历史及专业术语》《古琴文化与演奏实践》等特色传统文化课外课程13门。此外,校团委成立了“古琴社”“年画工作室”,举办“北洋诗词大会”;创作和排演了一批民族文化音乐作品,并以天津市大艺展民乐最高评价的成绩,被推荐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并获得金奖。北洋艺术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艺术成分,将其演绎出各式各样的艺术成果,如:歌词选自《道德经》的合唱曲目《三十辐》,从《梅花三弄》中创作的《三弄》,用中华的椽笔写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厚重与沧桑的舞蹈《墨宴》,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深厚思乡情怀的民歌《回娘家》《兰花花》等,并带到世界各地巡演,广受欢迎。通过演绎这些中华民族原汁原味色彩的曲目,北洋艺术团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北洋艺术团在天津大剧院举办“梦与荣光”专场音乐会



让艺术与科学握手,大大激发了学子的创新能力。如:我校“学生科学奖”得主们有的发表过数十篇SCI论文,有的有百余项专利,但他们不仅是“学霸”,还通音律、习书法、擅诗文,这与学校长期以来开展艺术的普及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分不开的。我校力争通过科学与艺术并举的实践,探寻“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组织引领——完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探索共青团和学生自组织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

开展团的建设基础工程。校团委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指导院级团委于近年成立了年级团总支,形成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的纵向体系;鼓励实验室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横向阵地。此外,校团委还开展了支部“达标创优”活动,每年有700多个团支部达标,110余个团支部参与创优;建设了团支部工作品牌项目体系,各支部根据自身情况及特点创建品牌团支部;发挥团干部直接联系支部、对接青年的作用,目前全校已有50余名团干部联系青年5000余名;开展“青年文明岗”“五四红旗示范团支部”“最佳团日活动”“十佳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发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示范作用。

校团委广泛开展团支部活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纪念日,深入开展党史团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全校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党中央号召,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了《领略复兴之路》《从一大到十八大》等系列学习活动;开展了团支部红歌接力等一系列形势新颖的活动,激发当代天大青年与民族共命运、与祖国同奋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了“青春践行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六有大学生”等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理解“中国梦”,树立“我的梦”。



“五四”红旗示范团支部评比活动



近2年来,我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基层支部和先进个人。其中,求是学部2016级茅以升一班团支部、管理与经济学部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联合团支部荣获团中央“2017年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称号,2人获天津市“五四奖章”,10余人获“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发挥学生自组织作用。校团委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生代表大会写入《天津大学章程》,校长要向学生代表大会汇报学校工作,与学生利益切实相关的重大事项需经学生代表大会讨论;实施了学生代表常任制,建立了日常提案制度;深化了学生民主建设,成立了学生事务委员会;通过月度调研、权益观察、校领导接待日、师生下午茶等途径,畅通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这162份提案件件有回响”被团中央作为基层典型案例向全团推广;开设了《学生事务管理》课外实践课程;举办了学生代表提案大赛,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我校举办校领导接待日活动


校团委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理念,建设兴趣类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兴趣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定和完善了社团管理条例,建立维护社团权益的工作机制。我校兴趣类社团从几十支增长到了276支,其中,新竹书画社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称称号,由本科生组成的辩论队获“华语辩论赛世界冠军”称号。

(本版刊登于2019年1月5日 《天津大学报》第三版 责任编辑 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