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基兰亭 北洋明珠
——天津大学黾园释读记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又称黾园,座落于卫津路校区敬业湖畔的教学主干线上。除却本身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湖光掩映的别致风景,这里还是一处天大人文磁场的核心高地。师生们在每年3月春天来天大校园时会发现,黾园前桃花最早盛开,“北洋第一葩”从未错过良辰。这似乎昭示着该研究所在高教美术学领域的第一抹春色,也更像是黾园精神的写照。让我们在这个收获的金秋时节,一探黾园的魅力所在。
右军后裔 金声玉振
黾(音mǐn)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画家王学仲教授(1925-2013)的字,语出《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中的“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意寓先生终生勤勉于艺文事业,德艺双馨,著作等身,垂范后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公派海外讲学的艺术学教授,日本学界为王先生传统美学造诣和“己出”创新修为所深深折服。安田薰、关好夫等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兴建,彭一刚院士主持设计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何种力量令海外学界倾囊建馆?从馆藏的几件文物中似乎能略窥一二。
馆藏宋代《右军后裔将相名家》长卷中,我们读到了魏晋以来琅琊王氏一脉的书学传承,黾翁(晚年王学仲自号)曾自述道:“决定我毕生从事于书画一道,并非偶然,这与我的家世有关。据《滕阳王氏宗谱》所载,我家是西晋琅琊王氏望祖之后,作为地名,“琅琊”有多处,我的祖先则籍山东临沂的琅琊。王羲之一支渡江南迁之后,另一支则散居山东、山西。我家先祖自元代迁至滕县漷河店后,一仍琅琊王氏注重书道的遗风,以书法作验证是否琅琊真传的一大标志。如果子弟不擅写字,会觉得有辱先祖的风范,而面无光彩。”
从垂髫至弱冠,王学仲以《乐毅论》《黄庭经》《内景》《洛神》为书学主修,间以《张迁碑》《礼器碑》《华山庙碑》,由《儒林外史》入手数番誊撰经史子集,成年后,分别在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得到了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指导,1953年到天津大学任教直至2013年逝世。
黾翁书房内景
建校115年“校训书法展”
徐悲鸿曾挥笔称赞王学仲:“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征、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在大师前辈的悉心指导下,王学仲踵武前贤、勇于探索、自出机杼、标新立异,终成大器。王学仲学识广博,虽有中国文联全委会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鲁迅文艺奖”“世界文化和平奖”“造型艺术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加身,但低调谦逊、不肯懈怠,其文艺作品处处体现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特殊使命感和崇高责任感。在多年艺术实践基础上,王学仲提出的学术主张形成了包含有哲学、美学、书学、文学、诗词学和绘画学的“黾学”学术体系,不仅是一位诗、文、书、画皆有建树的文化学者,还是具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书画理论家、美学思想家。
黾园美术馆内景
学仲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他1953年起在天津大学任教,创立了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院及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荣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八届、九届全委会荣誉委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画家。
他创立的“黾学”学派可以简单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即文人画,王学仲倡导的文人画强调诗书画结合,追求野逸美,崇尚古朴自然;“二合”指意象合一,这个意象一定要渗透书家哲性的思想;“三怪”即徐悲鸿对他诗、书、画奇特性的评价,体现了王学仲“艺必己出”的艺术思想;“四我”即“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他坚信这是艺术的最高宗旨,是黾学的精神支柱,个人是“小我”,时代是“大我”,这是一种艺术态度,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五象”之中,他更注重意象;“六学”即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经学)、哲学、历史学等,其理论基础是国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等,其要求是样样通晓,融会贯通,之后卓然成家。
艺学源流 人文之先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黾园春来早,王学仲艺术研究所亦是北洋艺学文脉源流之始,在天津大学人文学科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所于1986年获“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文学硕士授予点,是国内理工科大学开办硕士层次艺术教育的首创之举。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现承担全校本科生的选修课教学和本硕士点研究生的培养、学术科研、美术创作及王学仲先生文学艺术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所自1986年至今已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不但为国内诸多高校培养了多名艺术教育骨干,而且先后有日本香川大学、秋田大学、甲南女子大学、筑波大学多位学者教授来所进修后载誉归国。
“北洋第一葩”
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外景
“四我庭”夏景
王学仲先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事业。他有着坚定的艺术思想、艺术理论和崇高的美学追求,培养了一大批在全国文学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弟子门生,而“王学仲艺术研究所”也早已成为天大的一张文化名片。王学仲的教育生涯又不局限于天津大学,20世纪80年代初,他作为中日建交后中国派往日本的大学教授,到日本筑波大学任教,在日本任教期间传播中华文化,培养美术人才,为中日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自1986年建立以来,在提升天大文化的传播力、引领艺术美学界、国际交流与项目合作、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与传播方面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在基础教学上,研究所秉承了1985年国家首批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教学传统,其美术学科在2013年获批教育部一级学科,在原有中国画研究、书法学研究、油画研究基础上,新增了综合绘画研究、没骨画研究、美术史论共计6个学术研究方向。艺术所在现有研究生专业课程12门(其中必修5门、选修7门)教学基础上,增开了《黾学概论》《中国书法学》《当代水墨人物研究》等5门课程;全校本科生课程现已开设《中国山水画》《写意画》《中国历代造型艺术》 3门,《中国画学思想》《水墨艺术》课程正在编写中。研究所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把实习基地由3个(微山湖古镇创作基地、泰安大安书院基地、黄山宏村国家写生基地等)拓展到全国范围内的6个, 扩大了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注重提高生源质量,重点培养、推荐有潜质的优秀研究生至地区、全国乃至国际学术平台;美术学科教学团队在创作方法论、美术史与理论研究、书法理论研究、美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近5年来出版专著8部,发表相关论文、作品120余篇。
在学术研究方面,2011年,研究所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馆藏近代以来中国留日美术家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该项目是由王学仲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中日合作,云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及学术、文博机构共同合作参与的,项目的研究弥补了天津大学在该领域的空白,也是美术学在该领域研究的一大突破。以研究所为主要责任单位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2019年5月初举行的结项鉴定会上,其结项成果和研究工作模式得到各级领导、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这次会议是京津冀首例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文献整理类的专家鉴定,研究所抓住了函审面审相结合模式的改革机遇,使之成为我校乃至全国社科领域文献整理研究类鉴定会的示范模式。近5年来,研究所获省部级社科项目8项,已完成4项。尤其是天大在传统“子学”领域独有的黾子体系研究是基于王学仲教授生前留下未曾发表的手稿、文献以及大量书画作品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展开的,目前我校在保存技术研发、分类整理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对外交流的“走出去”战略,相继在日本东京、神户、大阪、武藏野,俄罗斯莫斯科,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济南、临沂(羲之故里)等地的权威地标性艺术展馆举办了王学仲艺术文献研究展,得到了国内外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尤其是对新时期“高原高峰论”等学界理论热点的新思考对提升天大文化的传播力、及在艺术美学界发挥引领作用作出了贡献。
20世纪90年代王学仲先生在黾园留影
美术殿堂 静水流深
黾园,在2016年被列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兼教学、研究、美术馆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建筑,承载了太多的名士典故和学界传奇,其历史意义愈发深远。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及艺术展览,涉及美术、书法、建筑、动漫、新媒体等多个艺术领域,包括“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当代著名书法家天津大学校训作品展”“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秦岭云艺术展”“徐培晨艺术展”“神户大学魏碑书法讲座”等学术研讨,展览达200余场。其中,多次围绕王学仲先生艺术成就而开展的活动都具备了广泛影响力,并受到文化部、中国文联、天津市各级领导及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及肯定。
喜迎“十八大”摄影展
此外,“新寮涵脉——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北洋园首届作品展”“王学仲旧体诗词吟诵会”“海棠花开黾园清·乙未清明纪念会”“华瀛传镫·中日高校艺术交流展”及一年一度“海棠季”美术作品展示体验活动等丰富多彩,立体展示了研究所师生精神风貌、文艺素养及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未来,这里将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展览,6~10次交流活动,所有学术展览活动均向天大师生免费开放。
黾园是一座美的殿堂,它面临敬业湖,绿竹环绕,风景秀丽,设计建造充满艺术美感,又蕴含传统建筑文化内涵,规模小中见大,借助内外空间交融渗透和高低错落的轮廓线变化,形成丰富深邃的层次,粉墙黛瓦、高低错落、花木扶疏、文墨留香,给人以质朴典雅之感,王学仲先生大量美学理论、书法绘画创作、诗歌文学类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今日,黾园已成为一所集培养艺术类研究生、藉藏黾学典籍、国际艺术展览于一体的重要学术基地。
此外,对外交流是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外同行了解艺术研究所的重要途径。王学仲先生生前便具有艺术的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主张中学西用、“欧风汉骨”,提倡迎着“西学东渐”风浪,激昂中华风骨,弘扬中华文化。近年来,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秉承这一精神,积极开展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广泛交流,一些外国著名艺术家和学者应邀前来艺术研究所参观访问、学习交流;研究所与山东滕州王学仲艺术展览馆、江苏徐州王学仲艺术展览馆两家兄弟单位合作,成功在国内外举办了多次大型展览,陈列展示了王学仲先生著作、藏卷、手稿、临摹作品及手札等文献资料,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作为天津大学人文文化高地,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将肩负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国际友好院校签约仪式
“华瀛传镫”国际交流展
为新校区创作的巨幅书法
“春满黾园”海棠季掠影
新时代,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将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逐步形成了学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在搞好本科生的基础教育和研究生的高层次艺术教育上,继续发挥作为国内外艺术交流基地的作用;弘扬中华文化艺术,提高天大文化艺术传播力,丰富大学文化底蕴,引领艺术美学,传承北洋大学历史文化,促进我国艺术与学术发展,为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版稿件及照片由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提供 刊登于2019年8月25日《天津大学报》第四版
责任编辑 李丹 学生编辑 尹艺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