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杨华如 王晓龙)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有序复工。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中,由天津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院)研发的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海燕号”水下滑翔机等深海装备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
青岛院自主研发的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是一种小型化、低成本的水下移动观测平台,测量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水平,能够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海水剖面数据,为我国防灾减灾、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关键海区的水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11月,“浮星”在西太平洋海试中取得了48个4千米级的剖面,最大下潜深度达4000m,进入我国6000米深海Argo研制第一梯队。

(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受到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
青岛院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是海洋观测与探测的重要装备,可对复杂海洋环境进行长时续、大范围的观测与探测,目前国际上相关技术和产品均不向中国提供。区域发展研究院青岛院自主研发的“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技术封锁和产业垄断。创造运行时长、测量剖面、续航里程三项国家记录,下潜深度突破至8213米,打破世界记录。同时,“海燕”号还具有先进的自主航行探测能力:通过预编程确定指令,搭载科学传感器,可自行完成多角度、多层次海洋观测任务,在更加广阔的海域收集有效数据。
目前,“海燕”水下滑翔机已应用至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多个涉海骨干单位,应用海域分布在我国南海、西北太平洋、夏威夷以及北极等海域,参加了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南海环境调查和北极第十次科学考察等国家重大科考任务,为我国安防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装备支撑。

(“海燕”水下滑翔机收到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
区域创新研究院是天津大学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的重要平台。2015年,天津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青岛院触角作用推动我校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成立联合实验室,占据了国家“透明海洋”“两洋一海”计划中深海装备支撑的重要地位。区域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区域创新研究院建设,瞄准地方支柱产业和国家战略需求,向各地植入“天大引擎”,为各地经济发展提供实打实的科技和人才服务,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天大力量。
央视网:http://tv.cctv.com/v/v1/VIDE9Y5SZeahhIY3dzuMO1qN200326.html
(编辑 张华 王芷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