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大学文化| ​拂弦唱诗尽享校园“红叶季” ——名家云集天大125周年 冯研院15周年“双庆”侧记

      2020-11-17       

拂弦唱诗尽享校园“红叶季”

——名家云集天大125周年 冯研院15周年“双庆”侧记

天津大学春有海棠、秋有红叶,最美的红叶就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每到深秋,满墙青藤转为灼灼红色。秋风吹落,片片红叶飘荡在澄心池上,红叶、碧水与斑斓的锦鲤相映成辉。人在此境,如置身画中,怎能不油然而生诗意?于是,天大师生纷纷来此捡拾红叶,流连欣赏,用纸短情长的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怀,用手机或相机凝固自己眼中诗意瞬间。

看到老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挖掘出的校园之美,院长冯骥才生出一个浪漫的想法——何不在水上搭建舞台,请来文艺界的好友,与天津大学的师生一同在这红叶画境里吟咏诗歌、演奏音乐,尽享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最近,这一妙想化作现实,一台“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成为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15周年院庆最富诗意的献礼。

10月18日,天津大学师生、校友和各界嘉宾,踏着落叶,走进秋意盎然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冯研院),就连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都专程赶来。


李肇星


人们驻足在“红叶季”诗歌摄影征集作品展示墙前,欣赏高校师生用文字和光影留住的“最美北洋秋”。在简短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致以热情的欢迎词。院长冯骥才表示,因为知道这所学校的历史、这座城市的历史、这个国家的历史,所以每天来天大上班,只要一进校门就有一种敬畏感,“校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建院15年,在天大校园开辟了一块人文绿地,让学子们有人文心灵滋润,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宽阔的视野。知识分子要有文化理想和家国情怀,为了神圣使命,纯粹无功利地走到社会前沿,承担责任。”


校长金东寒


开幕式后,伴随着迎宾的国家级“非遗”锅庄舞,人们围坐在澄心池边,对接下来的演出充满期待。而这台诗歌音乐会,果然带给人们接连不断的惊喜。头一个惊喜,是冯骥才请来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担任主持人。


姜昆


他一亮相,全场气氛都热烈起来。在开场的萨克斯曲《回家》之后,首先登台的就是央视音乐频道主持人孙小梅,她用深情、温暖的声音朗诵了一首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诗《乘着歌声的翅膀》。


孙小梅


男高音歌唱家郁钧剑特地前来助阵,唱响代表作《小白杨》,还加唱一首《说句心里话》。


郁钧剑


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也从苏州赶来,一曲《枫桥夜泊》恰与现场的红叶、碧水相映照。赵普这次不以主持人的身份登台,而是一展他在古诗文方面的修养,解读并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指挥家、钢琴表演艺术家滕矢初,则用一首改编自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钢琴独奏《夕阳箫鼓》,让全场沉醉在音乐、诗意与大自然的美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中。


冯骥才与滕矢初


江胜勇


诗歌音乐会上,除萨斯克表演艺术家江胜勇的开场独奏外,天津歌舞剧院还带来了门德尔松为海涅诗歌《乘着歌声的翅膀》谱写的乐曲,由灵·熙弦乐四重奏组演奏。冯骥才的老家人也坐不住了,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远道而来,特地献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选段“十八相送”。


宁波小百花越剧团


艺术家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天津大学的师生们也主动登台,冯研院的老师与天大学子们朗诵“老校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北洋民乐团奏响民乐《太极琴侠》,中国大学合唱团中的佼佼者——北洋合唱团,则由青年钢琴家温雨川指挥,唱响《关雎》和《天津大学校歌》,用音乐抒发对母校的情怀。冯研院兼职教授、文化学者向云驹还与他的女儿、中国音乐学院青年钢琴家向汐汐合作,朗诵他自己的长诗《中国 我的祖国》选段。


诗歌音乐会现场


让大家格外惊喜的是,刚刚夺得全锦赛冠军的天津女子排球队代表也来到现场,教练王宝泉带着姚迪、王媛媛两位现役“国手”姑娘,从冯骥才手中接过他题写的队名。


冯骥才与天津女排教练王宝泉


“树寿百廿五,花开十五年”,125岁的天津大学好比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就是树上的一朵盛放的花。15年来,冯研院发挥人文学院建设校园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举办了大量人文艺术活动,创造性地开展通识教育,打通科学与艺术、人文与自然的界限,不断丰富和滋养天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和审美体验。从2019年开始举办的“红叶季”,以诗歌、摄影作品征集和诗歌音乐会等方式,激发学生艺术创造,抒发对美、对校园、对大自然的真挚情怀,成为“海棠季”之外天津大学又一校园文化品牌。

(杨扬)


冯研院成立15年大事记

◆ 2005年,以我国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研究院校舍在天津大学正式落成,天津大学同时举办“首届北洋文化节”。

◆ 2006年,学院举办了“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和“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艺术大展。

◆ 2007年,学院成立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同时举办了“滑县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

◆ 2008年,学院为摄影家郑云峰举办“拥抱母亲河”摄影艺术展;冯骥才奔赴汶川地震一线,紧急抢救羌族文化。

◆ 2009年,“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展”和“田野的经验”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坛举办,学院展开“中俄文学交流计划”。

◆ 2010年,在天大115周年校庆之际,学院举办了第二届北洋文化节。

◆ 2011年,学院举办“硕果如花”2001-2011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并举行“年画的价值”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

◆ 2012年,冯骥才先生70寿辰之际,学院在京举办“四驾马车·冯骥才的艺术人生”大型展览。

◆ 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学院召开“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天津皇会文化展”。

◆ 2014年,学院对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进行项目论证,“留住乡愁——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6月启动。

◆ 2015年,天大120周年校庆之际,冯研院迎来10周年院庆,以“十年磨一剑”成果展、诗歌音乐会等系列人文活动庆祝学院生日。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成立。

◆ 2016年,组织传统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举办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暨“年画新力量: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新生代作品展”;聘请国内文学、遗产等领域的顶尖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

◆ 2017年,201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与院长冯骥才展开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对话;召开“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发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国内第一部《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在意大利举办“中国木版年画海外巡展”;在新校区郑东图书馆举办“乡土精神:为每一个传统村落留下家底——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示范展”;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面向天大师生正式开馆。

◆ 2018年,组织“冯骥才非虚构文学研讨会”及传承人“释义”研讨会,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传承。

◆ 2019年,学院举办“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乡关何处·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面向全校举办首届“红叶季”、“以画过年2020·年画与年文化”特展等多个通识教育展览。

◆ 2020年,学院成立通识教育工作室;在天大建校125周年、冯研院建院15周年之际举办“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一级学科专家论证会;筹备已久的“冯骥才学院博物馆”全面启动策展工作。

(杨扬)


第二届“红叶季”征集佳作选登

北洋之加法

□ 夏洛策·福尔牛斯

挑一扁担为大

擎一穹顶为天

初逢你时,我是人

离开你时,我是天大人


青藤的孩子们

□ 管城子

风来了

它们不再是孩子

是水的分子

一齐涌动

青藤的波涛

壮哉

美哉

八千里路之外的游子全都悄然动容

青藤的孩子们

红的安康、绿的葱茏

枯黄的在墙头草窠舒服地打卷儿

凝望

在镜中

簪了一朵蘸满秋意的花

花与红颜

不倦怠的鲜妍与淡淡的脂粉

在记忆里盛开

那一刻或许就会不期而至

那又怎样?

或红或黄或依然泛绿的

青藤的孩子们

早已铸成固若金汤的城池


望穿秋色 冯骥才


寄信

□ 三颗梨子

为了寄一封信

我攒了半个多月想给你的东西

看见鱼从水里跳起来也得写下来

湖畔的荷花开了也拍了张照片

看见一朵花想摘下花瓣放进信封

读过的书干脆也塞进去吧

想给你塞个津城的秋天进去

想告诉你这里有凉风、暖阳、落叶

可是我怎么也填不满这个包裹

后来想了想我只把自己塞进去

看到你吃惊的那一秒才好


鱼戏彩叶间 侯鑫


秋天·一首情诗(节选)

□ 张诗韵

不知是谁寄给谁的相思

尚带未干的泪迹

无声的 密密的

写进一枚树叶的脉络里

写进藤蔓幽深的年轮里

写进怀抱着藤蔓的 沉默了一百年的灰墙里


十万条脉络

抱紧一桩心事

我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疼的要哭了


望 刘沛涵


如诗般的思念

□ 孟凡博

被知了 唱完的 夏日

任凭红叶寄相思

左心房 记录的 三万字

是属于这个季节 收获的果实

家猫 在树下 摆着幸福的姿势

回味 上次秋刀鱼 很美的样子

麻雀 在谷地

成群叽喳着 很真实

而我

想把 未被时间风干的往事 写成诗


将冯院的秋捧在手中 李晓东


故事从一片落叶开始

□ 魏惠群

有风自南

故事从一片落叶开始

这次我出门远行

一路上翻山越岭

并未留意沿途风景

怎么忽就秋色满园?

是风,是雨

是缓缓落下的一枚枫叶叩开季节更替的门扉

怎么忽就思念翻涌?

是山,是海

是你历历在目的眉眼倒映在我故事的另一端

哎,

念及我的归程尚长

我原本已决定不再想你

怎么忽就,怎么忽就

你变成了我手心里的这片落叶


八声甘州

□ 薛漫野

念归鸿落尽几番秋,向晚系孤舟。

待霜河语默,残星寥落,兀自周游。

夜半长风远逝,归意更难收。

红叶惟怜我,问信船头。

来路云烟渺渺,叹经年依旧,难慰羁愁。

莫长歌对酒,乡泪几时休。

若重回,青山来叙,可识得,何处为君留?

难相认,院篱犹在,古道悠悠。


(本版刊登于2020年11月15日《天津大学报》第4版 责任编辑 李丹 学生编辑 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