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际教育学院20周年】天津大学扎实推进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12-18       

本站讯(国际教育学院供稿)天津大学是1954年首批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从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到2000年正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风雨兼程六十六载,春华秋实二十年,共培养了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余名留学生。天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坚持服务大国外交,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双一流”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留学生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懂中国、知天津、爱天大”的优秀国际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教育中心和世界各国优秀青年向往的留学高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天大责任、做出天大贡献。

2000年1月,国际教育学院揭牌仪式

大力服务国家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天津大学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和“一带一路”倡议。妥善接收和安置来自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布基纳法索、萨尔瓦多、基里巴斯的来华留学生,圆满完成国家交派的任务。2018年,邀请科摩罗总统阿扎利率代表团访问天津大学,并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2014年,由天津大学牵头,卓越大学联盟高校与东盟8所高校签署《构建“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的联合声明》,成立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ACNET-EngTech),是国内第一个与东盟的工科高校联盟,致力于建立中国-东盟工科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搭建工程教育信息共享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实现思想交融、经验交换、信息服务和成果共享。2017年,由天津大学发起,卓越大学联盟高校与中欧国家10所理工类院校签约成立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ACCEU),探索新的教育交流模式,加强中国与中欧国家高校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市场,吸引优质生源,多年来为沿线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万余名优秀国际人才。统筹多学科、多领域的优势资源,成立“北洋丝路”研究院和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中外教育比较、来华留学教育等多领域研究,为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对策支持。主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课程开发推广体系,优化汉语国际传播。建有三所孔子学院,其中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依托孔子学院因地制宜开设丰富多彩的汉语课程,为所在地高校、社区、企业、政府部门等提供语言教学服务,自2007年首家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三所孔子学院学员累计达47925人,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32场次,受众216531人次,多家境内外知名媒体深度报道,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

2015年,东盟文化交流活动

2019年2月,李家俊书记会见西班牙德乌斯托大学校长 José María Guibert Ucín一行

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严格执行《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实施《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和“留学天大”工程,设立“北洋未来学者奖学金”,制定“新工科海外人才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倍增计划”等多项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稳步提高生源层次和质量,着力优化来华留学生学历和层次结构,为提高来华留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入口关”。作为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院校、国务院侨务工作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预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不断凝练长期探索与实践中积累的来华留学教育经验,形成了理工类学历教育完备,预科教育优势彰显、汉语言教学特色突出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首批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构建了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领域第一个完整的“零起点、一年期、理工科专业汉语强化教育模式”,所编教材被教育部选为预科教育示范教材。积极开展汉语言本科专业、跨文化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全英文授课专业和理工人文特色课程建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参评的25个专业均位于前列,5个专业排名第一,近一半专业高于“一流学科”平均值,为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开设多语种中国文化类课程,逐步完善中国国情教育和认同教育体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教育中心,增强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能力,促使来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认识中国。

2020年7月,金东寒校长参加留学生毕业典礼

天津大学第十二届“国际文化节”

注重加强规范管理和提升服务质效。坚决贯彻落实《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坚持不懈推进来华留学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规范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提升服务质效,形成了覆盖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和管理等多方面、各环节的全链条管理服务机制体制。建立了涵盖文化体验、实习实践、就业创业、心理帮扶等“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的国情教育实践体系,建有1个多元心理辅导中心、2大品牌学生社团、8家“留学生文化体验基地”、10家“留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艺术交流、语言实践、民俗体验、实习创业等类型丰富、覆盖面广、效果明显的文化体验与浸润品牌活动,其中,誉有“天大小世博”的国际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二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9年,筹建了全国首家专门针对留学生开放的心理咨询机构“多元文化研究与心理辅导中心”,引进“箱庭疗法”,探索留学生心理咨询帮扶新模式。多方协同配合,打造平安法制高地。联合地方外事、公安出入境等部门,定期开展形式新颖、行之有效的法制安全教育和国情校情教育。发挥榜样力量,积极发掘来华留学生优秀典型。勇救落水学生的四名“洋雷锋”、越南重工业部副部长、习近平主席访问卢旺达共和国期间的总统翻译等优秀学生代表层出不穷;疫情期间,新华社用汉语、英语和阿拉伯语报道了天津大学也门籍博士留学生的抗疫事迹,受到世界日报、人民日报、人民网、环球网、光明网等63家境内外媒体转载,客户端总阅读量达200余万次,并被列入教育部来华留学优秀正面典型案例,在国际社会引发良好反响。

我校建工学院也门籍留学生默丁为新冠肺炎疫情捐款

我校马来西亚留学生为学校捐赠防疫物资

(编辑 焦德芳 陈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