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延俊)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9年,在一所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的高校中,如何依托天津大学的学术资源,联合优质社会力量,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交叉的建设模式,建设好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发展好新闻传播学科,走好新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道路,在近日召开的天津大学新增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上,线上线下的各位业内专家学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新闻传播的学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唐绪军说,“近几年天津大学在振兴文科方面发展很快。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是振兴文科中间很重要的一环。”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是以“新媒体”为核心定位,围绕数字新闻学、网络国际传播、智能传播与算法治理等方向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坚持走学科交叉之路,在谈到天津大学建设新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定位与优势上,专家们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说,“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性比一般的文学、史学、哲学更强。天津大学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天津大学在多学科优势交叉的背景下下,将有利于新闻传播学科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说,“天津大学建设新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切入点站在了全国前列。天大理工见长,从新媒体切入,做计算传播很厉害,学院的未来非常让人期待。”
在线上参会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表示,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站位很高,放在了国家战略层面,人才的培养也立足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战略和自身特色结合的思路相当清晰。他认为,天津大学把网络国际传播作为网络时代的传播学发展的一个聚焦点,再发展出智能传播算法治理,这样一个在天大具有得天独厚发展优势的研究方向,“我觉得是大有可为的。智能传播与算法治理这一点很值得期待。”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说,“现在传播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一个前沿,跟天津大学自身的学科特色的优势,是非常契合的。”
在谈到学科建设及课程设计上,张明新提到,传播学和智能传播与算法治理是非常具有前沿性的方向,跟新闻传播业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之间匹配度很高。“学院的课程设计上,很多课程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不出来的,尤其是传播学智能传播与算法治理这几个方向的课程,非常有前沿性。”同样在线上出席活动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也表达了相近的看法。
谈及在新文科背景下,新技术与媒体传播融合,对未来新闻传播学产生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时。几位专家有各自的观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陈开和认为,新文科建设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工作,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他谈到两个方面需要我们理解和重视。一是立足中国实践,学术上有中国特色,有中国的价值导向。二是新文科建设和传统文科建设有延续性,要更多的跨学科融合的取向。“新闻传播领域本身就有一个跨界。这也是一个新的契机。”陈开和说,“现在信息传播的环境,工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天大是一个优势。天大,一方面重视技术,一方面跨学科重视人文。一开始就立足于新工科和传播学的最前沿。”
陈昌凤教授说,“这个时代做新文科,特别重要的是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相通的,这些相通性就注定了一个前沿的、新型的文科学科,应该是站在一个交叉学科的背景下去发展自己。”
胡正荣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应该是融合技术,融合人文,同时融合当代的社会科学。“互联网已经成为最主要传播平台和主战场,大量的视觉听觉艺术化的呈现,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对艺术表现和叙事能力有颠覆式的不同。”胡正荣表示,新闻传播学科必须要融合人文和艺术,新闻传播学科也要融合社会科学。“新闻传播本就是归到社会科学范畴内的,实际上今天的社会科学已经越来越数字化,越来越计算机化,所以基于大数据进行数字社会科学研究也成为一个基本的趋势。”在胡正荣看来,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需要立足最前沿的ICT技术,必须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才能让新闻传播学科做得更具前沿性。新闻传播学未来的发展的重点也应该是在以技术为支撑的新闻传播的新的业态,新的传播的理论和新的传播的方式,这些都成为一个研究的一些重点。
学科发展不能离开基础原理研究与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百精在讨论学院未来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时候说,“无论怎样热烈的拥抱前沿的技术变革,我想天大办新闻传播学科还是得出理论家,我们的学生首先得是厚重人才,然后是复合人才。无论是科研的可持续成长,还是人才培养的厚度,将来可能都会面临一些挑战。要扎根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来寻求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
胡百精同时希望,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能够将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让人才队伍变成一个可协作、有战斗力、有行动力的团队。他说,“如果学科结构因为队伍结构单一,造成学科生态单一,将不利于硕士生的培养及未来学院的建设发展。”
“在学科建设布局上面,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决定了它在这两个方向上要体现基础理论的探索。”单波教授同样认为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要把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数字新闻学作为新闻学探索的理论探索机制。”
每一个学科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的一个根本条件是优化配置。单波教授提出要优化配置教师队伍,“要想成功,要想发展,就必须是在师资队伍优化配置上面,学科结构、学院结构、学校结构应该是多元且融合的,每一个人都能彰显自己的治学特色,同时又能形成合力,形成专业的特色方向。”
对于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未来的发展,唐绪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二是要发挥已有优势,利用学科资源。三是抓牢课题、课程和研究生教材三个抓手,实现系统性提升,他说,“这也是工科院校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创新。”
陈昌凤则建议天津大学立足特色,将新闻传播跟最前沿的计算科学的结合,在这基础上,拓展基础理论的指导。
胡百精认为天津大学办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有两个便利,一个是学科交叉,另外一个是学术与实践和业界之间的互动。“希望天津大学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平衡处理好分析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分析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与方法之间的关系,以中国问题位出发点,以中国思想资源位指导,坚持知识地图导向,坚持能力养成导向,坚持问题解决导向来寻求跨学科及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培养了解中国现实的优秀毕业生。”
陈开和建议聚焦国家新闻传播领域急需破解的难题,利用天津大学工科优势,实现新型新闻传播学院的探索。“我特别希望天大新媒体与传播学院能够充分研究国外这个领域的学科发展经验,期待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在把中国的经验国际化表达、国际化交流这方面,能够给国内高校做出一个新的示范。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霍宝锋建议,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可以借鉴在新文科背景下新商科建设上多年来的宝贵经验。
在学院未来发展上,胡正荣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天大的传播立足于新媒体,并且已经在计算传播、网络媒体、媒体融合这几个方面着力,而这恰恰是代表整个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学科未来发展的新兴领域。所以我觉得抓住学校优势,找到学科特色,瞄准行业未来发展,把这几个点都考虑到的话,学院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编辑 焦德芳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