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大新生打卡地——用心走过“三问桥”

      2022-08-31       

本站讯(记者 赵晖 实习生 王敬蕾)“实事求是,永作羹樯,愿本校训,互助勿忘。”实事求是天津大学的校训,也是天大人兴学强国,干事立业的根本遵循。面对校训,天大人常常自省,留下了著名的“实事求是”三问“懂么?会么?敢么?” 2015年,天津大学启用新校区,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定名“三问桥”。这里是每个新天大人必须用心走过的地方。

摄影 李嘉琪

十九世纪末,北洋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在自己的信札底稿中,经常用到一枚印章,篆书“实事求是”。二十世纪初,28岁的法学家、爱国教育家赵天麟执掌北洋。当年的中国,满目疮痍、风雨飘摇,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担任校长不久后,年轻的赵天麟总结了北洋20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北洋“实事求是”的校训,以期劝勉师生、励精图治。

多年之后,赵天麟治校时期的学生张含英成为了校长。他在办公室常年悬挂“实事求是”的条幅,上书自己的“三问”:懂么?会么?敢么?

2015年,天津大学启用新校区,三问桥在中轴线洗练出铮铮风骨。外人往往以为是纪念孔子“三问”,殊不知这是一所名校历史深处的回响。前承现代风骨的图书馆,后接古典风情的“斗兽场”,三问桥仿若一条时光隧道。桥上是钢筋铁皮,桥下是红砖褐泥,有着工科的硬朗刚毅,却又兼具人文的浪漫气息。

新天大人,三问桥是你一定要过的桥。

清晨你通常骑车而过,或去上课,或去读书。在你的印象里,这不过是提供便利的一处桥罢了。偶有空闲,可以望见两侧绛色的建筑和前方灰白的地面,你颇有种肃穆的感觉。但是你必须赶路,继续为了比赏景更急迫的事情而匆匆。

已是午后,你想起清晨所见,再次走上这座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徐志摩的诗骤然钻进你的脑海,你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这是独属于你和三问桥的秘密。目光移到桥下的绵密草地,一群鸭子正聚成一团讨论着什么。不远处的白鹅挥着翅膀冲向鸭子,模样神气极了。而鸭子们呢,惊慌失措地乱成一团,随后摇头晃脑地凫到水中去了。不知何时,嘴角已经带上了笑意,于是你找出手机,将这一出滑稽的戏剧拍下来,发给远方挂念着自己的父母。

到了夜晚,你终于有了些真正属于自己的闲散的时候。于是你走出了图书馆,慢慢踱过书田广场。点点灯光勾勒出那条通向三问桥的路,你踩了上去,似是赴一场跨越百年的邀约。

摄影 李嘉琪

“懂吗?会吗?敢吗?”天大新校区三问桥上,老校长张含英的“治学三问”正在向往来学子讲述求学之道。如今,天大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征程中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用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成果回答好高等教育的“时代之问”。

站在桥上,极目不见故人,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

(编辑 赵晖 张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