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宋洁 摄影 丁宇 谷鑫)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会议精神,对我校哲学社会发展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工作进行部署,10月14日上午,学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教育部会议精神。党委副书记雷鸣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宣传部、人文社科处、期刊中心及各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主持。

会上,雷鸣同志首先对我校文科学院及学术期刊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做了工作部署。她强调,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目标,加强课程群建设。同时,要发挥人文社科专业教师的理论研究优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组织校内更多学者、青年人才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后,要深度发掘学校资源,提升理论宣讲团的内容质量,形成有组织、体系化的理论宣讲团。

在传达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会会议精神中,雷鸣同志对会议精神进行了重点传达,她谈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同志在会上强调指出,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需要,是补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短板的客观需要,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站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和长期执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能力提升工程的重大意义。我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怀进鹏部长提出的“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着眼提升领导力、组织力、影响力,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狠抓能力提升工程重点任务的落实落地等一系列要求。
张俊艳介绍了会议交流发言要点,对兄弟院校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开展有组织科研、文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典型发言与经验做法做了重点介绍。
在交流座谈中,相关学院负责人围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学院学科建设工作等分别进行了重点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落实能力提升工程重点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将任务要求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重点培育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围绕人才团队和重点课题研究加强工作,产出高水平成果支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管理与经济学部党委书记马寿峰提出,服务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我校经管学科要强化思维转变,引导专家学者转变研究问题视角、转变研究范式,加强校内有组织科研的培育引导,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课堂的效果。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提出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课程开展多语种翻译、形成面向留学生的概述性宣讲材料的设想,并分享了国际教育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领域研究方面的典型做法。
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赞表示,贯彻落实教育部会议精神,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将继续加强国际传播研究,加强多学科交叉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研究优势助力国际传播问题与国际传播方法研究,服务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传播工作。
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明谈到,哲学社会科学的长久发展重在人才梯队建设,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建设要注重大师的引进与青年团队的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人才评价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立松对学院现有资源、未来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规划思路,提出了以“融通中外”的方法迎接党的二十大、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的建议。
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孟兆熙介绍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学院在课程建设、文艺作品创作、重大课题引导、文化建设理论宣讲、加强精神传承、探索非遗学科发展等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
最后,雷鸣同志强调,各学院要发挥好青年教师的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投入理论宣讲工作。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学科内涵建设、谋划交叉学科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 焦德芳 徐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