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大学文化:2023“天大·海棠季”专题

      2023-04-18       

花枝春满 8万人共赴海棠之约

—— 2023“天大·海棠季”活动侧记

花枝春满,岁和景新。4月2日,2023“天大·海棠季”以“繁花与共”为年度主题,精心设计了“读懂·兴学强国”“感受·创新脉搏”“传承·优秀文化”“邂逅·北洋之春”4条主题线路,邀请师生、家长、校友和社会各界共赴海棠之约,感受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学府氛围。

读懂“兴学强国”

开放日当天,到校史博物馆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总参观量达3500人。游人实地观看一张张老照片和一件件展品,探寻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文脉,读懂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初心使命。游人们饶有兴致地参加“校史寻踪”打卡活动,努力寻找天津大学“兴学强国”的历史印证。在“定格北洋”环节,大家纷纷把在校史博物馆拍摄的展品冲洗打印留作纪念。

当日上午,学校在校友之家新址(专家楼)举办了天津大学校友之家揭牌仪式暨试运营活动。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在致辞中说,天津大学校友之家的落成,为学校做好校友工作提供了大舞台,使得海内外天大校友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杨贤金希望校友之家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凝聚海内外校友的智慧力量,助力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我们这十年”天津大学事业发展成就展以全景式、立体化的方式,向观众们呈现了新时代十年全校师生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2013届校友张睿看到“天大·海棠季”活动公告后专程到北洋园校区参观了事业发展成就展。“今年正好是我毕业的第十年,我全面详细地了解了10年来母校巨大的发展成就,感到非常振奋和自豪。”张睿说。

感受创新脉搏

在北洋园校区,一幢约10层楼高的砖红色建筑十分显眼,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就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棠季”开放日当天下午,“地震大装置”建设现场面向公众开放,展现了创新中国的“燃点”。

学校在2个校区分别举办“繁花与共,向‘新’而生——天津大学新工科项目式教学展演”活动。在卫津路校区北洋广场,6个学院分时段进行了汇报路演。医工院基于脑眼协同决策的无人机控制策略研究项目组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将脑眼协同决策技术应用于无人机控制中。在北洋园校区热动力大楼前广场,未来技术学院设置了无人驾驶科技互动试乘、智能智控新工科教学教具互动、新工科毕设平台展览等,并开通了太雷广场至34楼无人驾驶巴士体验专线。

学校科研院和校科协组织开放了11个科研科普基地,供师生校友和市民参观体验。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方位展示了声学测试、光学测试、机器人、智能导航等实验设施和相关成果;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开放了港池实验室和泥沙实验室,让现场观众了解“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的故事;青少年机械工程科普基地邀请来宾近距离了解翱翔深海的“海燕”水下滑翔机。

传承优秀文化

春色满园,花满铭德。4月2日,超过千人走进冯研院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欣赏民间灿烂的乡土艺术。一楼“百花厅”民间大师们巧夺天工的手艺令人叫绝;二楼“雕塑厅”展现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审美特色和背后深邃的历史文化;三楼“花样生活厅”展出了从家居生活的家具物什到信仰供物、各类器具、服装配饰等,让参观者为“浓似酒”的传统文化所陶醉。

5D6D36

2023“天大·海棠季”丰富多彩活动

津南区2023年“海棠花儿开”文化艺术节“文化海棠周”的非遗文创活动走进北洋园校区,让师生在参与中感悟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面塑、糖画、剪纸、刻瓷、金银错、虎头鞋、空竹制作、手工椎卯、漆艺镶嵌……津南区非遗项目技艺传承人与现场游人频频互动,并展示了娴熟的传统手工技巧。“我们带动年轻人近距离、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就是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的校园里焕发勃勃生机。”传统面塑传人高德崇说。同时,在国内外比赛中享有盛誉的天大龙舟队在青年湖畔带来了“龙舟项目传播与展演”,让游人近距离体验龙舟魅力。

北洋园校区大通学生中心“世界冠军大讲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朱雨玲。她是国乒第107位世界冠军,朱雨玲作为当年的中国女乒主力,曾高居女单世界第一,她还是天大的“家人”,即将入职天大体育部担任副教授。在名为“你,有无限可能”的讲座中,朱雨玲迎来了在天大师生面前的初次亮相。讲座中,“我不是天才,我的故事可以复制”“你们都有无限的可能”等金句引发了在场同学的掌声。

邂逅北洋之春

在卫津路校区铭德道北侧,筹建中的天津大学国际中文合唱团用精彩的歌声惊艳众人。他们带来的3个节目分别是合唱《彩虹》,钢琴、弦乐六重奏和舞蹈《天鹅》,以及竖笛吉他合奏的表演唱《海棠花》。参与《彩虹》合唱的都是我校热爱中文的国际学生,他们用四声部旋律和空灵的声音,将观众带入优美的音乐时空。伴随着悠扬和谐的弦乐六重奏,来自俄罗斯的萨柳娜同学身着芭蕾舞服缓缓登场,将天鹅的优雅高贵和不屈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校园开放日当天,天津大学女教授协会“咏絮书会”海棠季读书会在卫津路校区青年湖畔纪念亭举办。傅利平、王雪青、谭蔚、项忠霞、闫凤英、郭锦棠、王胜平、刘艳丽等20多位师生共同参加了活动。傅利平谈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给我们带来的自信与美丽,是任何其他途径都不能替代的。她建议师生们多读书、读好书,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当日,人文艺术学院举办了“天津大学书画研究会年展”“《千里江山图》赏析讲座”“春回天大画海棠”师生书画写生活动及“中华传统文化·汉服之美”主题活动,传习经典艺术,让人文艺术之美浸润校园。

朱宝琳/编撰

史萌 宣轩/摄影


一张老照片 定格师生情

2023年,天大校园繁花与共。精仪学院退休教授王清月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张被精心装在相框里的照片。它静静地见证了天津大学的12个“海棠季”活动。84岁的王清月老师十分珍爱这张照片,在他心里,这一瞬间镌刻着校园最美好的情谊。

2B719

岁月变迁,海棠盛放。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照片中的王清月老师、曾意棋校友、陈晓校友以及拍摄者韩宝志老师,倾听那些与海棠一起绽放的故事。

相聚:海棠树下定格瞬间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的春天。照片中,王清月老师与两位学生正在交谈,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清澈,两个女孩子洋溢着青春和自信。充满历史感的建筑、学识渊博的老师、青春洋溢的学子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面。

王清月老师有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无论前一天工作到多晚,第二天他总会早早到操场跑步。当天,他跑完步被铭德道的海棠花所吸引,又恰巧偶遇了两位经管学部的女生也在赏花,于是3人饶有兴致地攀谈起来。

得知两位学生很快就要毕业到美国深造,王清月老师便分享了自己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并嘱咐二位学生,到美国一定要踏实学习,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这一瞬间,恰好被经过的韩宝志老师敏锐地捕捉了下来。那之后,这张照片便被王清月老师认认真真摆放在办公室的书桌上。视线每每扫过,他总能记起那年春天,海棠花下浓浓的情谊。

照片右边的女生是2008级物流工程专业的曾意棋。“我在长沙长大,到天大读书前,从未见过海棠花。”她说,“大一时,我头次遇见海棠花盛开,特别兴奋,我会穿上平时不常穿的裙子,找班里会摄影的同学帮忙拍照。”

2011年的春天,曾意棋约上同样热爱摄影、一起准备留学申请的同学陈晓一起拍照。恰好她们在取景时,遇到了晨练的王清月老师,这一瞬间还被韩老师抓拍了下来。“这张照片把我们永远留在了20岁,留在了天大。”

曾意棋的同学陈晓回忆:“那天早上,我们在校园里有幸认识了王老师和韩老师。在介绍下,我们才知道王老师是飞秒激光领域的专家,并且有非常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当时我们聊得非常开心。”

照片拍摄者、现任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老师说:“12年前,也大约是这样的一个春天,一样的海棠绽放,一样的生机勃勃。我拍下了王老师和学生交谈的画面。海棠因为人而更加富有诗意,人因为海棠而更加充满活力。这张照片是我历年拍海棠照片里最满意的照片之一。”

传承:坚持“严谨治学”校风

2017年3月,王清月老师正式荣休,他依旧持续在科研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乐此不疲。

退休后,王清月老师花费大量精力系统整理了自己发表的500多篇论文,形成了7大卷、2870页的《王清月飞秒激光文集》。同时,他悉心培养博士生,鼓励学生在自己尚未完成的飞秒激光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王清月老师是我国最早研究飞秒激光的学者之一,他带领天津大学超快激光研究团队,几十年来一直走在飞秒激光领域的研究前沿。王清月老师带领团队于1982年首次在国内实现飞秒激光运转,最早创立了我国第一个飞秒激光研究室,在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初,率先在我国研制成功第一代飞秒激光(液体)、第二代飞秒激光(固体)及第三代飞秒激光(微结构光纤)并将其应用在精密测距、精密微纳加工、激光光谱学和生物光子学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王清月老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著有《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技术》《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激光物理导论》等多部著作。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6项,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特等劳模”等光荣称号。飞秒激光实验室以实力超前的科研成果、先进完备的科研条件、业务精湛的科研队伍,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誉。

“我深受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的影响,也一直受益于‘严谨治学’的校风,真心希望这些好的传统一直传承下去,也希望‘海棠季’越办越好!”王清月老师说。

远航:青春梦想始于天大

曾意棋说,自己一直是个“爱折腾”的人,她在本科期间深度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交流学习,为以后踏上“世界居民”的征程做足了准备。

毕业后10年间,曾意棋先后在纽约、加州、北京生活,足迹遍布四大洲,她还去过亚马逊雨林、北极圈、阿拉伯世界等。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完研究生后,曾意棋连续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曾先后在门户网站鼻祖AOL(American Online)和搜索巨头Google就职,随后加入Facebook、快手,近年还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EMBA。

“相信未来10年,我依旧在‘折腾’的路上,这个梦幻又真实的旅程始于天大。也愿正在天大学习的学弟学妹们,在海棠花下收获属于你千分之一秒的心动,关于梦想、理想、友情与爱情,它将带你去到远方。”她说。

陈晓印象中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无忧无虑的。“因为和身边同学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我总是动力满满,从不觉得孤单。毕业前夕,我目睹了海棠花瓣飞舞的绚烂景色,每每回忆起来都觉得幸运。”

大学毕业后,陈晓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于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陈晓总能在国际会议上遇见熟悉的老师和校友们,看到母校每年都在进步,她由衷地开心和自豪。

陈晓说:“我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这些年来,‘实事求是’的校训一直在督促我成长。今年恰逢我们专业建系20周年,我衷心祝愿天津大学和我们专业能不断超越自我,在教学、科研和国际声誉上都更上一层楼。希望还没有毕业的同学们珍惜在学校的时光,不断充实自己,在走出校园后能成为天大的骄傲。”

海棠依旧静静开着,花下的人已各自奔赴,向着更广阔的山海。春风拂过,落英缓缓落在王清月老师的桌前,与老照片一起再次定格。

朱宝琳 宇文慧/文

韩宝志 王清月 曾意棋 陈晓/图


海棠季明信片春色满园

本报讯 天津大学自2014年起每年面向师生校友征集“天大·海棠季”明信片设计,至今已坚持10年。2023年的主题明信片结合网络投票情况和评委意见,确定建筑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语轩的作品为年度主题明信片。该作品经过修改完善后,由中国邮政印刷发行。

2023年“天大·海棠季”主题明信片以天津大学双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为主体,用水彩风格展示出一幅清新明快、生机勃勃的春日校园景象。万物复苏、百花盛放,天大的春日故事被浓缩在这张小小的明信片中,传递着春天的力量。天气转暖,天鹅和小鸭子游弋在春水初生的湖面;天大师生漫步校园,在海棠花下感受久违的春天;湖边柳树舒展开黄绿嫩叶的枝条,在春风中轻柔地拂动;校园里层层叠叠的枝叶间的海棠,在阳光下如飞花喷泉;放风筝的“海小棠”带着花开的消息,把美好与生机送到北洋园的每一个角落……

3EFB5

2023“天大·海棠季”主题明信片

“春天是我最爱的季节,始终充满着希望、生命力和无限美好。今年的春天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王语轩说,“在我与天大的3年之中,充满了令人心动不已的瞬间,我与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产生了一个个连接点,它们鼓励着我不断向前。”天大校园在王语轩眼中,是相机记录下铭德道盛放的海棠,是画笔描绘出的求是亭,是夕阳下敬业湖边的歌声……

王语轩说:“我爱在校园中行走,去发现、去感受、去记录。人生数十年,不辜负每一次海棠花开!”

天大卫津路校区现有海棠800余株,校园里除了花香绵长的西府海棠,还有梨花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及金黄蜂、奈微利等新品种。大部分的海棠树龄约有40年,校园内水利馆附近的海棠树已有约70年历史,是天大至今栽种时间最久的海棠。1957年4月10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波兰部长会议主席约瑟夫·西伦凯维兹来到天津大学,参观了实习工厂和水利馆等处,彼时,校园里的海棠春意正浓。

天大北洋园校区的海棠集中在中心岛北岸的海棠堤,现有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梨花海棠、垂枝海棠、海棠花、海棠果、红宝石海棠、八棱海棠、红丽海棠、王族海棠、火焰海棠、春雪海棠、道格海棠、金蜂海棠等16个品种、1300余株海棠。海棠堤上观花、观叶、观果品种并存,粉、红、白等颜色花朵皆有。此外还有约1400株海棠正在培育中。除了海棠堤,北洋园校区内的海棠当属校前区和郑东图书馆内庭院所栽的海棠树规格最大。

朱宝琳/文 王语轩/图

(学生编辑 丁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