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通讯员 刘慧敏 张连会)6月21日,首届车路云一体化无人驾驶挑战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圆满结束,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谢辉教授和宋康副教授的指导下,天津大学3支队伍在国内外5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第2名)、三等奖(第5名)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奖(第12名)的好成绩。宋康受邀做客央视新闻频道,对赛事做了直播讲解。赛队成员马楚昱、赵咏恩同学受邀作为参赛代表,在颁奖仪式上做比赛分享报告。

本次比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联合举办,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1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58支赛队、245名选手参与。比赛前后历时近半年,设置了自主泊车、稳定跟车、盲区弱势交通参与者预警、前车遮挡红绿灯协同等11项自动驾驶比赛项目,主要考察选手在车路云一体化方面的算法创新及实车应用能力。

作为全程带队教师,宋康在做客央视赛事直播访谈时表示:“举办方围绕无人驾驶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不仅为参赛队员们提供了开放共享的实车验证平台和仿真测试系统,还提供了系统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共享的开源代码。这为赛队构建了真实、落地、开放的学习成长平台,也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产学研教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体现出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平台的宏大格局和责任担当”。


马楚昱、赵咏恩、贾岚博、刘志强、张连会、赵中阳、张新庆、艾希、申颖等九名研一同学组成三支队伍,针对车云协同决策、换道超车规划、横纵向协同控制等关键问题,采用自学习、自适应、自趋优的学术思路,解决了车辆行驶意图判断与博弈问题,通行效率、安全性、舒适性多目标折中问题,以及车辆驱动与制动系统的不确定性抑制难题,在58支赛队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第2名、第5名和第12名的好成绩。

赵咏恩和马楚昱同学受邀在颁奖典礼中作比赛分享报告,介绍了比赛经验,分享了团队在基于大模型的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思考。通过对赛队名称TJU_Faith_Hope_Love的诠释,表达了坚定的信念、持续的希望、团队的爱对于比赛成功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举办方的衷心感谢。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落地,建设有无人驾驶交叉研究中心,取得了无人驾驶的碾压机、公交车、采棉机、矿卡等一系列落地应用的代表性成果。此次比赛,对于加强团队与同行的技术交流,推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赵晖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