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2023年校园网络文化节获奖作品展——工作案例(教师)

      2024-10-22       

去年9月份,天津大学2023年校园网络文化节正式启动,面向师生尤其是广大青年学子征集2022至2023年度创作的微电影、微视频、动漫、摄影、网文、公益广告、音频、校园歌曲等多类校园网络文化作品。

本次网络文化节累计征集到了1千余件校园网络文化作品,经学校校园网络文化节组委会组织校内专家评审,评选出了天津大学2023年校园网络文化节优秀获奖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工作案例(教师)获奖作品展示。

 

一等奖

《培养中国故事的海外青年讲述者,借力“他视角”传播中国声音》

宣传部 王鑫、尹伟、覃勉

 

简介:

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镇,是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前站。同时高校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多元主体之一,也承担着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使命,而包括在华留学生在内的青年学子正是高校国际传播工作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大学高度关注并不断挖掘、深化以在华留学生为代表的国际传播力量,鼓励留学生在华言华,在华说华,在交流和思辨中加深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现实、自然生态等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充分发挥他塑、他说力量,以更接地气、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了一批“洋网红”和留学生青年意见领袖,通过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以个体视角介绍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配合中国对外传播国家队,多语种、全平台、全媒体产品在世界舞台宣介中国故事、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传播覆盖近千万,受到外国受众的广泛认可,提升了国际传播效果,为将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界做出贡献。

在实施方法和过程上,注重加强情感认同教育,促进形成正面情感联结;聚焦价值引领,发现并培养知华友华世界青年意见领袖;善用“他者”讲述,借助校园“洋网红”塑造开放的高校形象。通过培养中国故事的海外青年讲述者,天津大学发现并培养了一批留学生“网红”和世界青年意见领袖,他们成为对外传播舆论场上的“新意见阶层”,熟练使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国际传播的“群聚效应”。这些留学生传播使者,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中国,感受中国,用视觉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个人的真实”传达理念和形象的真实,有效地消除国际传播的文化误读现象,提高了传播效果。未来,我们将精心谋划,搭建平台,进一步做好在华外籍杰出青年的挖掘与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聚焦不同国家及和地区文化背景不同,专业领域各异的青年留学生群体,充分引领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更好的以“他者”视角为中国发声,产出多元传播产品,利用全媒体平台,面向世界讲好中国高校故事。

 

《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双向奔赴”的天大实践》

宣传部 王鑫、王涛、梁绍楠

 

简介:

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想要牢牢吸引青年师生关注,需要主动融入青年师生所在的网络新媒体大环境,充分结合学校特色,以网络思维赋能传播,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供给与输送路径,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点击”,才能切实提升育人成效。近年来,天津大学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相融合,以育人使命锚定航向、以网络思维赋能传播,努力推动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双向奔赴”。

在实施方法和过程上,善于挖掘“历史宝藏”,建立主流舆论传播的大合唱系统,强化主旋律宣传的共情传播;善于善于打造网络思政教育的“网红IP”,以小切口展现大视角,内外联动讲好思政公开课;促进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课堂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善抓传播爆点,接续传播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效能;善用“有趣主题”,注重场景设计,以项目带动的方式将网络思政工作由虚变实。天津大学将持续在强化“新媒体+思政”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总结经验规律,扎实做好网络育人工作,并以此营造积极健康的天大校园网络文化,使其成为天大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的精神沃土。

 

二等奖

《激发面向“Z世代”的网络思政教育新动能》

智算学部 赵义、孙媛

新媒体学院 李晋馥

 

简介:

随着“Z世代”青年人不断融入互联网,也在用自身的使用偏好和习惯,改变着社交媒体的产品和内容形态。同时,媒介构建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动员,通过影响青年的认知模式和心理图式,从而影响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塑阶段的青年群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相应的网上网下行为方式。天津大学专门成立了的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纸外工坊”,旨在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研究、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提升学生网络文化素养和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

伴随社交媒体成长起来的“Z世代”青年,网络环境成为其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和社交媒体有着天然的自洽性,在实施过中,一是找准教育对象新特征,二是深挖教育主体新力量,三是开拓网络作品新思路,四是提升网络育人新效能,从而激发面向“Z世代”的网络思政教育新动能。

主要成效和经验是:一是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发挥三全育人合力优势,三是壮大主流舆论声量声势,四是聚焦热点难点引领引导,一方面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网络文化素养。未来,将结合天津大学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纸外工坊”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员网络育人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作品水平、完善网络思政工作机制。

 

《从实验室出发,导辅协同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实效》

精仪学院 焦璇、董辉

 

简介:

我校精仪学院基于研究生特点,以实验室为突破口,构建沟通互联体制机制,成立“导-学-辅”沟通联络,搭建“理想信念教育为引、思想铸魂,学术交流平台为依托、学术立身,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强身育心,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美育润人,社会实践育人为支撑、劳动修身”的育人体系,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

在实施方法和过程上,构建沟通互联体制机制,成立“导-学-辅”沟通联络组;理想信念教育为引领,思想铸魂;学术交流平台为依托,学术立身;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强身育心;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美育润人;社会实践育人为支撑,劳动修身。

总结经验规律,研究生思政教育要以思想教育为引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针对学生需求,解决学生问题;思政教育要多元化、宽途径,深度结合“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用好“实验室”这一抓手,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立足学院实际,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资源,整体设计,重研究,抓落实,双向并行。

 

三等奖

《“悦读悦享”荐好书 五育融合润人生》

图书馆 邓泽宇

 

简介: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我校图书馆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着力打造冯骥才作品阅览专区,推出“知学”子品牌“悦读悦享”主题阅读活动。“悦读悦享”始终秉承“出精品、育品牌”的宗旨理念,坚持传承“文化育人”传统,以提升读者阅读兴趣为切入点,创新“短视频荐书+读书交流会”阅读育人新模式,打造“读-讲-写-展-评”经典育人新方式,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半年时间线上参与人数累积达10万+,线上点赞人数累积达6000+,成员覆盖校内师生及社会读者,充分展现了读者共读的体悟及成果。

   “悦读悦享”不但创新了阅读推广形式,更重要的是多维度立体化展现了读书与“五育并举”同频共振的生动画面,真正将书读出仪式感、读出味道、读出意义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生命底色。图书馆也将继续以服务读者为中心,持续致力于推广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高质量书香校园建设。

 

《“Z世代”下校园文化IP赋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以教育学院“桃小李”为例》

教育学院 张雨嘉

 

简介:

为牢牢把握Z世代青年学生个性化需求,各高校纷纷推出IP形象,如天津大学吉祥物“海小棠”、南京大学吉祥物“小蓝鲸”、北京师范大学吉祥物“炬炬”等深受青年学子喜爱。IP形象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具有情感交互功能,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塑造集体意识,通过IP形象进行校园文化传播既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力,又利于营造文化氛围拓展育人功能。为创新文化载体,提升学院文化影响力,增强师生专业认同感,探索思想引领新途径,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力与集体意识,我校教育学院将专业内涵与学院特点高度浓缩与品格化,取“桃李”意象打造集智慧、善良、热情、自律和创造力于一身的桃子园丁“桃小李”,使其承担“导师”与“朋辈”角色,活跃于媒体平台与学生工作,将思想工作深入人心,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在实施方法和过程上,注重“特色文创+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传播,增强师生凝聚力与归属感;“文化符号+价值内涵”——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学生专业认同与专业自信;“媒体平台+文化宣传”——促活网络思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文创团队+特色活动”——强化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担当精神。

“桃小李”IP形象的推广为学院文化建设搭建了崭新的育人载体和平台,为学院文化传播注入活力。“桃小李”蕴藏着专业理念与价值内涵,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度与自信心。学院积极推行与“桃小李”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家国情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依托“桃小李”IP打造了一系列学院特色品牌衍生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全校内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师生的参与度与热情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项能力也在各类特色活动中取得了长足而有效的发展。


(编辑 王涛 刘佳美 高磊 王宏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