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工笔所供稿)4月5日,一年一度的“海棠季”如约而至,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开展系列“传习经典艺术”的活动,赏重彩之美,品青绿山水,扎津派风筝,观非遗簪花,丰富的人文内容为海棠盛放的校园增添艺术色彩。



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曹铁娃老师以“从《千里江山图》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表达”为题,引导学生从如何认识中国画、中外美术中工笔重彩的重要颜料使用、中国画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鉴赏及当代传承表现的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曹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研究所的王坤老师、刘垚瑶老师也先后分享了题为“色彩灵韵:古今工笔画鉴赏”“从《簪花仕女图》到非遗簪花的前世今生”小型报告。师生观众零距离体验、感知中国重彩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活动现场,“津派风筝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李建强,现场示范教学北派纸鸢制作技艺。李建强为天大学子讲述风筝传承历史及工具、材料选择,指导大家扎骨架、创意绘画、糊裱风筝、绑扎放线,让同学们掌握了风筝的基础制作方法。这种共同制作,共同设计,共同彩绘的教学过程,让非遗技艺充分浸润融入校园生活,优秀传统文化充盈青年学子心灵。
此外,工笔重彩研究所展厅中还持续展出有“艺术+文化遗产”课程群成果展。来自天津大学各专业本科生结合当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及各自家乡的民间文化与民俗艺术,完成了《“遗”教于乐——双减背景下非遗进校园调研与课程设计》《延续百年脉息——东寓法鼓重生延续调研报告》《文创的力量——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与转化现况调研报告》等结课作业,以及国画、瓷器、扎染等美育实践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未来,工笔重彩研究所将继续开设“艺术+文化遗产”通识课,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涵养天大学子人文素养,提升审美立美能力,为实现文化强国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编辑 焦德芳 田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