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科技创新论坛侧记

      2018-10-24       

10月21日,以“凝聚创新力量 打造世界湾区”为主题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于10月21日在深圳市资本市场学院举行。本次峰会由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联合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深港产学研基地等单位主办,由天津大学深圳校友会承办。

10月21日,以“凝聚创新力量 打造世界湾区”为主题的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于10月21日在深圳市资本市场学院举行。本次峰会由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联合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深港产学研基地等单位主办,由天津大学深圳校友会承办。

出席下午科技创新论坛的有:天津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代理院长、教授胡文平;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孙楠;天津大学杰出校友、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原研究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何进;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何浩培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系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叶涛博士等重量级嘉宾。

科技创新论坛由胡文平教授担任主持。论坛伊始,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孙楠先生上台致辞,对本次论坛高度赞扬并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其后由天津大学杰出校友、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原研究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何进教授发表了《从BSIM及FinFET成功看大湾区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主题演讲。

何进教授认为硅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独特的创新链,一批有梦想和雄心的创业者入驻硅谷、建设硅谷。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超越自我。对比旧金山、纽约、东京三大湾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大批老牌电子加工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硅芯片材料研发、制造工艺原理等技术领域都有相当深厚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比世界任何一个科技湾区都有更大的优势。结合美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应当寻找自身的发展模式,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生产链。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何浩培博士就《大湾区医疗保健服务及相关产业前景》主题发表演讲,他提到“香港作为成熟的金融中心,很难像大湾区城市中的深圳这样可以有高科技产业,但香港有可以贡献国际资源的能力,可以完善医疗服务网络,香港有很好的标准,可以结合深圳的人才、环境去开发一些科技前端的仪器。”

 

来自长三角经济区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进行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的定位、强项与弱项平衡战略》为主题的演讲。殷教授去年9月份开始在深圳湾论坛和天津大学深圳校友会的支持下在深圳做调研,今年受上海市政府委托对上海市高科技企业创始人的访谈,通过数据对比两个城市,殷教授客观分析了深圳的强项和弱项,并认为深圳的定位应该提高到国家层面,作为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最后演讲的嘉宾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电子系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叶涛博士,他通过《看不见的技术—互联网与未来生活》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现在发展什么样的程度,未来将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愿景。

最后,分论坛还进行了圆桌对话讨论。参与本分论坛的众多科技专家和科技企业界人士就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更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如何将科技创新合作落到实处,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天津大学深圳校友会及各位校友的大力支持。天津大学正在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希望以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为重要依托,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挥人才、学科专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借鉴发展经验,进一步加强合作,培养国家化高端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会后,记者专访了莱仪特太赫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萌博士。李博士介绍说,太赫兹在光学领域被称为远红外光,波长介于微波和远红外之间。在2004年这一技术首次在美国被提出来之后随即被美国政府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后来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纷纷把太赫兹技术列为国家战略目标进行研究。我们国家在2016年十三五规划期间把太赫兹的通信技术列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之一。

“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这项技术”,李博士说。“依托天津大学的技术团队力量,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在高校、企业和技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科研级的光谱仪和工业级的太赫兹转换技术得到了一些较好的成果。太赫兹对非金属材料有很强的穿透性,所以目前应用最多就是人体安检仪。美国的机场,德国的机场都在用。但这只是利用了很小的一段,还有很广阔的空间有待于开发。我们目前处于创业初期,未来将会把学校里面的这些技术应用到工业和民用领域上去。”

“在太赫兹技术在国内还是一个小众技术,唯一有应用的是太赫兹安检仪,在国内市场并不大。我们的专利技术主要是检测汽车、飞机、武器装备涂层的太赫兹探头,还有一个是跟电池行业在合作,有望在这两块取得突破”。李博士说。“我们产品目前的用户还是科研市场中的专业用户,非专业用户无法操作。我们未来一两年计划把它变成一项大众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应用这项技术”。

中国高新科技网:http://www.zggxjs.cn/desc/10880.html?from=singlemessage

(编辑 刘晓艳 刘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