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新闻网:天大教授成果打破国外专利壁垒 解决我国制造难题

      2022-03-25       

中新网天津新闻3月23日电 (孙玲玲)近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海涛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混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解决了混联加工机器人机构创新、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中的难题,打通了从自主设计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这一技术成果打破了西班牙和瑞典两国公司通过专利壁垒长期独霸国际市场的局面,率先实现了在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解决了一批我国重大工程中的制造难题。

据介绍,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物流等各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工业机器人替代机床实现高柔性、低成本加工正在成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而混联机器人凭借其相较于其他类型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优势,成为机器人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同时,由混联机器人构成的机器人化加工装备(后称“混联加工机器人”),也是我国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实现高性能制造急需的核心装备。

此前,西班牙龙信和瑞典艾克斯康公司生产的混联加工机器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款商业化的产品,通过专利壁垒长期独霸国际市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海涛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混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而该项目实施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这类机器人系统完整的研发体系,既无成熟产品,更无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该项目先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件、美国和欧洲专利各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9件,发表学术论文59篇;开发出以混联加工机器人为核心的全向移动铣削、光学元件超精密抛光、空间型线搅拌摩擦焊接、汽车模具抛磨等系列新型工艺装备。成果向广州数控等企业实施专利许可2项,获得欧盟CE安全认证并出口英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

中国新闻网;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213893hawuwckdf.shtml

(编辑 刘延俊 吴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