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起袖子拿起锹,翻土浇水育新苗。”4月29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天津大学师生走进绿油油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体验农作物种植,成为劳动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019年起,天津大学就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定为“天大劳动周”、5月定为“劳动教育月”,还建立了校内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在北洋园校区“开荒”了10亩土地作为农作物种植体验区以“劳动承包制”分给了不同学院,由学生轮流种植花生、毛豆、玉米等作物。“下田种地”成为了天津大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传统项目。
今年,学校提前以学院为单位,在种植区内用小栅栏围出了6块“责任田”,提供铁锹、锄头等共享劳动工具,将新校区的12个学院学部分成两批,轮流参与春秋两季农作物种植活动。学生们自主选择了小白菜、球生菜、大叶生菜等蔬菜作物进行种植。“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感受到了向上的生命力量,也理解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真的很期待6月的丰收!”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生余敏兴奋地说。
学校还专门安排了后勤保障部平日负责园林绿化的老师作为同学们的“劳动导师”,为学生详细讲解了这些蔬菜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打理要领、农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在“劳动导师”指导下,同学们上下挥舞锄头铁锹,认真平整土地,把大块的土块敲碎,疏松土壤,打出垄沟,小心翼翼地均匀撒入种子,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作,6块责任田被划出了整齐的垄沟,种子静静“躺在”松软而湿润的泥土中,等待着破土而出。学生们将印着学院和作物名称的专属铭牌,深深插在责任田中,轻轻拭去牌子上的泥土,雀跃地与自己的劳动成果合影留念。材料学院硕士生张雅晴表示,“这种能实地感受劳动艰辛、体验劳动快乐的活动太棒了!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青春不应该‘躺平’,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天大青年就应该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最好成绩!”
据了解,天津大学已经将种植体验等劳动教育活动纳入课外教育课程,春季种植活动将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秋季种植从8月中旬开始。每季全程参与的学生可获得《农作物种植体验》这门第二课堂课程2学分。期间,学生需负责各自田地的整地、播种、浇水、除草、驱虫、间苗、收获等劳动过程,还将通过图文的形式记录作物生长变化,并自主选择收获的蔬菜的使用方式,例如开展包饺子、厨艺比拼等。天津大学学工部部长赵欣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天津日报记者姜凝)
津云:https://www.app2020.tjyun.com/cms_sys/cms_template/000/000/093/index.shtml?_oid=oX6ro0aDFKGeEZXR9vxAmoQnXtk8&level=0&scene=&userId=null&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2/602/000000052602948_eaff95ab.json&isRedirect=true&jy_uid=-1460102563&from_oid=&newsId=052602948&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showFunHead=1&state=STATE
(编辑 焦德芳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