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科技网: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双碳”目标集聚创新力量

      2022-08-09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刘晓艳

“这届比赛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每个作品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学生们的创新思想。学生们围绕我国能源结构改革,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以及传统能源的节能改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在日前举行的“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赛场表示,通过比赛,教会了学生们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最终落到实地变成产品,这对未来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科研创新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最终,厦门大学的“‘蓝’能可贵——‘双碳’目标下的海洋能发电装置设计”、天津大学的“‘醇暖车开’一种用作电动汽车辅助热源的甲醇多孔介质燃烧器”、西安交通大学的“‘迎风’而上——一种基于寄生换热器的高效抑霜除霜智能控制装置”等10所高校的10件作品获特等奖,65所高校的138件作品获一等奖,135所高校的227件作品获二等奖,449所高校的1164件作品获三等奖。

据介绍,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17所高校的247件作品经推荐进入决赛,参与高校和作品申报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自2022年3月启动以来,共有623所高校报名参加,包括13所境外高校,其中境内高校提交有效作品6218件,同比增长19.6%。科技作品为5373件,占86.4%,同比增长17.1%;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作品为845件,占13.6%,同比增长38.1%,参赛人数达46139人次。决赛的近百位评审专家分别来自50多所高校,其中包括天津大学金东寒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和浙江大学高翔院士等。

决赛期间还举办了“节能减排·创新未来”主题论坛,“点亮生命之光、绽放生命之魂”大赛历届回顾展等活动。

天津大学是本届大赛的承办方,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赵军教授表示,大赛为全国高校大学生们提供了实践创新平台,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的作品,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们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去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结合,本次赛制进行了改革,每个参赛团队配备三名指导老师,其中一名老师来自交叉学科或是来自企业。本次特等奖项目天津大学的“‘醇暖车开’一种用作电动汽车辅助热源的甲醇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指导老师之一就来自于企业——山西育能科技有限公司,由企业导师提出了“电动汽车冬季续航不足”的行业痛点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跟甲醇燃料进行了很好的适配,使它燃烧效率更高。相较传统的燃烧器,体积更小,可以更好地加装于电动汽车内部,作为一个辅助热源。”项目负责人之一、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陈煜说,我们的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一氧化碳排放下降63%,氮氧化物排放下降84%,目前已经申请了三项专利。

据悉,作为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该赛事的举办,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得以提升。在竞赛中,能源、资源、电气、建筑、社会、经济、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的节能减排作品集中亮相,进行创意比拼,充分展示了节能减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为实现“双碳”目标集聚创新力量。

中国科技网: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双碳”目标集聚创新力量-中国科技网 (stdaily.com)

(编辑 赵晖 徐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