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光明网: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在武汉召开

      2023-09-27       

9月24日,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在武汉召开。本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与《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丁烈云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冠名赞助。

上午的大会包含开幕式和大会报告两部分,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校长助理文劲宇,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管理学院院长杨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周鹏分别主持。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系统转型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特别举办本次论坛。”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丁烈云表示,本论坛聚焦碳中和转型过程中“能源减排问题”“电力系统风险”“交通节能管理”及“电力市场能源管理”等系统问题,推动能源、电力、环境、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将促进产学研政的深度合作。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湛毅青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敢担大任、勇攀高峰,顶天立地、追求卓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70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碳中和相关的各行各业。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碳中和转型战略与管理、电力市场机制设计以及双碳转型新兴业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延建林表示,十分荣幸能邀请到相关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能源央企领军人才、创新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关心和支持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的各方面专家,共同谋划碳中和转型的顶层方案、能源安全的保障机制,为能源转型发展目标、未来方向和实施路径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70年来,高教社始终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积极在高等教育、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方面,按照国家战略创新性地为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和人才培养作出贡献。”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龙杰表示,近年来,在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方面,《Engineering》等期刊做了积极的工作,以期从各个不同角度全面解析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技术发展、政策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碳中和研究体系,为全面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为相关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创新思想的国际化平台。

在大会报告阶段,数位院士专家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双碳”的实现路径。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指出,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75%的温室气体是城市排放的。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正从单一的经济竞争转向GDP和减碳的双轨竞争模式。城市减碳工作,可大致分为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市政)、工业、碳汇和农村农业五大领域。由于所有的城市在建筑、交通和废弃物处理(市政)这三个领域都具有共同点,因此在这三个板块内开展相互之间竞争受城市自身资源禀赋的影响较小,聚焦于这三个领域开展人均碳减排的城市间竞争对于减碳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本质,就是一部能源发展史。”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表示,人类历史上存在三次能源转型,第一次柴薪转煤炭,第二次煤炭转石油天然气,第三次化石能源转新能源。中国已经站到了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前段,处在C位。如果说,中国引领了“火+柴薪”时代,英国领导了煤炭革命,美国主导了石油革命,中国将可能引领新能源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表示,人工智能贯穿勘探、开发、生产、管道、储运、炼化的全产业链,人工智能发展已成为油气行业发展趋势。当前,油气领域人工智能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加强数据治理,实现数据共享和质量管控;将行业机理模型和AI技术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共建智慧能源合作生态;转变固有观念,认知与时俱进。可以说,企业人工智能落地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伟胜认为,新能源成本加速下降有利于更快推进低碳转型进程,但对电力系统安全和消纳带来更大压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将“电碳协同”与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相结合,以“未来态”算碳的规划与路径,“现在态”测碳的分析与监测,“多场景”降碳的落地与实施为方向,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过程中碳排放的可预测、可监督、可控制。应开展技术攻关、装备研发、工程示范、标准编制等工作,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和新能源高效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红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刊主刊《Engineering》及分刊《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的发展情况。他说,中国工程院充分发挥“全院办刊”的优势,全力打造以《Engineering》为主的“1+9+1”系列院刊。中国工程院院刊群十分重视有关碳中和的研究,先后出版了《清洁能源》《清洁电力》《碳中和前沿》《绿色低碳管理》与《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管理》等专刊,并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刊群整体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旗舰期刊打造初显成效,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已经成为国内科技期刊界一支重要的领军力量。

在“低碳交通系统与气候适应性风险控制”“碳中和转型路径与能源安全”“碳中和产学研政协同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分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新水泥等企业的学者与专家,深入研讨我国碳中和转型的顶层方案以及实践路径、能源安全的保障机制以及相关创新政策的科学设计,共同研讨了最新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通讯员 王从彦 刘秀君)

光明网:https://share.gmw.cn

(编辑 刘晓艳 梅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