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部署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渠道多元、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健康心态和积极心理品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
天津大学举办心理素质拓展运动会,在同心鼓、“毛毛虫”、高空体验项目等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增强大学生体质、训练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

吉林大学连续十年面向全校师生举办“解锁成长密码,开启治愈之旅”的心理集市,设置一对一心理咨询体验、趣味游戏、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等科普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一站式”学生社区,由教育部2019年开始推广试点,目前,我国2720所适建高校已经实现全覆盖,帮助大学生在书香、咖啡香中学习心理学知识,有效打通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西安交通大学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了12个社区二级心理辅导站,打造“心世界”等5个辅导员心理工作室,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全员入驻学生社区,把心理咨询服务从“被动式”变为“主动式”。

中南大学建设积极心理体验馆,包含“脑波赛车”、VR动感单车等10个训练项目,集测评、学习、体验、活动等4大功能区于一体,用科学游戏的互动体验,吸引更多同学参与训练心理抗压、感知觉、身体动觉等能力。
浙江大学成立“心立方”心理成长基地,开展心理促进训练营,提供“正念冥想、艺术表达、光照暖心、卉心园艺、运动健心”等素质训练,全面增强学生心理韧性。在“光照暖心室”,用半个小时左右的“光照”帮助学生调节改善睡眠质量。
(编辑:焦德芳 罗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