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日报:高校新专业 哪个打动你

      2024-06-27       

undefined

《天津日报》2024年06月27日06版

近日,我市各高校陆续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生招生咨询会,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学科介绍、政策解读、经验分享等。 本版照片 本报记者 姜宝成 通讯员 宗琪琪 摄

我市高校新增专业名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制表)

随着2024年高考成绩公布,考生和家长开始填报志愿。连日来,我市多所高校举办开放日,“选什么专业”是考生和家长普遍咨询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6个。其中,增设本科新专业24种,2024年起可进行高考招生。

这些经过优化改革出现的新专业,就业前景如何?释放出哪些信号?能否成为填报志愿的新风向?记者连日来就此进行了走访。

选专业 要看服务大局所需

据介绍,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服务国家战略,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新增国家安全学、电子信息材料等一批急需紧缺专业点。二是瞄准区域需求,强化省级统筹,引导地方高校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慧农业、智能采矿工程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专业。三是强化交叉融合,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高校增设一批智能建造、网络与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点。四是突出就业导向,进一步强化就业与专业设置间联动,明确要求高校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谨慎增设、及时调减。

今年南开大学新增的数据科学专业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科学人才需求。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全球占比达14.4%,而我国数字人才基础薄弱、缺口巨大,重引进轻培育较为明显。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数据科学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国家急需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专业人才,加快大量培养数据科学的人才势在必行,以把数据变成知识、服务国家。南开大学数据科学专业依托南开统计这一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设置理科属性,将数据作为科学研究对象,为研究和应用领域输送具有扎实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未来,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还将招收数据科学专业硕士,加快实现我国在基础原创成果和高端人才数量方面的超越发展。

中国民航大学今年新增“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

据该校新专业负责人、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伟钢介绍,该专业着力培养适应国家民航运输业发展需求,具备国际化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系统整体思维、扎实数学基础、良好外语和数据分析与工程实践能力,在飞行器运行维护及研制等生产和科研单位中从事质量与可靠性相关的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可以胜任工程装备运行维护与研制过程中质量与可靠性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可以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生产制造等专业领域的科研和生产单位,从事质量与可靠性相关的设计、制造、管理和研究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

24种新专业中,“足球运动”最为特殊——绝大多数新增专业只布点在1所或几所高校,而此次获批新增“足球运动”本科专业的高校多达30所,不仅有体育、师范类院校,还不乏综合性院校。

“当行业有发展前景,就有必要批准新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以解决社会问题。”天津体育学院今年新增足球运动本科专业并招生,该校运动训练学院院长田志琦告诉记者,“设置足球运动专业,是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对我国足球事业的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2025年达到5万所,并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我国高校之前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下设置足球专项,本次将足球运动纳入本科专业尚属首次,能给足球人才提供更广阔‘土壤’,通过专业化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田志琦看来,足球运动专业更偏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可以针对足球产业的人才需要,细分研究方向,结合足球事业发展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以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促进优秀足球运动员成长发展。“例如在足球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打造一个融合管理学、经济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平台,以培养出能胜任从事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从而具备更全面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田志琦说,该校足球运动专业不仅培养具有足球特长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也面向足球产业、足球管理等领域培养专业人才,具有较广阔的就业前景。

巴黎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7月26日开幕,霹雳舞将作为正式项目在奥运舞台上首次亮相。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专业化训练必不可少。

2024年,天津体育学院新增流行舞蹈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霹雳舞是其培养内容之一。

“在我们学校,包括霹雳舞在内的学习会更综合、更系统。除了专项基础训练外,还有针对专业风格的训练,同时竞赛学、理论知识、英语等文化课都要学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天津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桂霞教授介绍,该校舞蹈学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市级品牌专业、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率先开办,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竞赛成果。今年5月,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与天津体育学院共建中国体育舞蹈学院,中国国家霹雳舞队集训基地也落户天津体育学院,这些都为流行舞蹈专业夯实了“地基”,可助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并为演艺剧团、赛事、舞蹈教育机构等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天津体育学院今年还新增休闲体育本科专业。

“目前,休闲体育产业正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副教授孙晓宇介绍,国家体育总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主要目标包括:“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而据国家体育总局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缺口为600万人。

“以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占全部体育人才总数20%的比例计算,该行业人才需求缺口约为120万人。”孙晓宇说,“面向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培养精通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具备休闲体育项目教学指导、设计策划、组织管理的专业能力,能够在户外运动俱乐部、体育旅游企业、营地研学培训机构、休闲健身俱乐部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指导、策划、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目标 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部支持高校积极探索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记者梳理发现,本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许多高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开设新专业,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入学后需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理论知识以及掌握过硬的实践技能。受访专业人士对此表示:“这折射出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导向。考生和家长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挑选专业,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天津大学新增的机器人工程、供应链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均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今年起开始招生。

其中,天大供应链管理专业面向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建设的重大需求,顺应我国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新趋势,依托该校管理与经济学部办学,以智慧供应链与运营管理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和科研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解决供应链领域的管理科学问题,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供应链管理人才。

机器人工程作为跨学科的高技术领域,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教育等行业中有广泛应用,正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水平的关键。

天大机器人工程专业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学习自主机器人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硬件开发、运动控制、智能感知、导航规划、深度与强化学习及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成为在机器人工程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同样是新增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则定位于高端装备产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聚焦区域内智能制造行业企业需求,面向机器人研发、机器人系统设计、机器人调试与应用、机器人操作与维护等方面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近年来中俄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尤其是中俄共建的鲁班工坊深入推进,对精通俄语、懂工程、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校今年新增俄语专业并开始招生,目的是满足上述人才需求,培养‘俄语+工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语言+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翟风杰教授表示,该专业所培养人才不仅能熟练掌握扎实的俄语基础理论知识,听、说、读、写、译等俄语基本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晓工程方面知识,能适应国际交流、鲁班工坊建设等领域需要。

洞察到行业和用人单位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激增,天津理工大学立足新文科建设,今年新增“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并纳入学校2024年招生计划。

“金融科技的正源是‘金融+科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这种加法不是简单机械相加,是要坚守金融与科技的初心和核心,布局发展。”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曹昱亮告诉记者,该专业以扎实的金融知识为基础,有机注入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形成具备扎实金融知识和科技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阶科研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素质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在金融、应用经济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同样是瞄准了现实需求,天津农学院此次新增的智慧水利、网络与新媒体两个本科专业是该校今年招生的新特色。

“国家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对水利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天津农学院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该专业依托学校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学科,突出“智慧+”特色,致力于培养在水利、农业、生态等领域从事水利工程智能设计与建造、水利工程安全智能监控、水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辅助决策、智慧灌区设计与管理、水资源智能调度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则是基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的需要,依托学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设置。”该负责人说,此专业突出“乡村+”“管理+”特色,致力于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基本技能,在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乡村文化宣传等领域以及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内容生产、产品策划、数据分析、运营管理、行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天津仁爱学院今年新增的新能源汽车工程、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现正招生,均为跨学科专业。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及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不仅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天津仁爱学院招生办副主任周珂玮介绍,新能源汽车工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同时也要善于团队协作、共同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能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车辆行业交叉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应用研究、实验测试、技术管理、运维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学校通过聘请企业管理专家和资深精益智造专家,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确保学生不仅掌握管理学、运筹学等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在系统工程、基础工业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等领域获得深入理解。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在精益运营系统仿真、精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精益供应链管理与实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天津仁爱学院经管学院院长牛占文教授表示,这种多维度、综合性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在智能制造、服务业等多元化领域的就业优势,使他们能够在分析、规划、设计、决策、运营管理和智慧物流等方面展现专业才能。

“冷”与“热” 热爱与潜能是关键

一手拿着洛阳铲,轻轻地刮土,仔细辨别土层的变化;一手使用毛刷,小心翼翼地拂去“文物”表面浮土……近日,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实验教学基地的模拟考古发掘池,南开大学师生代表进行了一场沉浸式“考古探秘之旅”。据了解,这是全国高校首个模拟考古发掘池。

谈及此次活动初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宇奇表示,今年,南开大学新增的考古学专业招收首批本科生,设立考古实验教学基地、修建模拟发掘设施,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轨并行,有利于同学们尽早掌握田野考古发掘技术。

据了解,我国考古学领域长期存在人才缺口问题。“在专业选择上,‘冷’与‘热’是相对的,热爱与潜能是关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袁胜文说,过去,考古学由于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而被认为是“就业面较窄”的“冷门专业”。但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着考古学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最新技术被引入到遗址发掘、遗物分析、文物修复等考古“全链条”中,拓宽专业就业面的同时,也对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古工作不仅包括考古勘探和田野发掘,还涉及发掘过程中的考古测绘、摄影等文物信息的提取和文物保护,以及后期的文物修复、绘图等资料整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袁胜文说,南开大学考古学专业开设在历史学院,依托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主要课程既有中国通史、世界文化史、考古学概论、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等理论课程,也有考古田野实习、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等实践性教学,学生实习实践活动较多,以此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专门技术,获得从业经验。

“考古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担任各级政府考古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研究、管理、保护、策划、宣传、咨询等工作,或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袁胜文说。

采访中,不少专业人士也提醒考生和家长:专业选择本质上是能力、意愿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不要盲目求“新”追“热”,而要对具体学校、具体专业的师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审慎选择,练好了“一技之长”,才能成为本专业领域的“实力担当”。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6/27/content_143088_974275.htm

(编辑 张华 来瑞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