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第十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2017-11-08       

  本站讯(通讯员 赵旭敏 张姝钰)11月3日,“2017年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机械工程学院分论坛(第十三届)”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37教学楼宏远报告厅举行。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晓东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东理工大学张显程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研究生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卢铮松、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天友、党委书记宋轶民、以及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67名博士生导师,近百名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金龙主持。

  

  

  王天友在致辞中表示,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学术论坛十三年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一方面希望借助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为博士生如何做好科研、博士生导师如何更好指导学生科研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加强不同学科博导之间以及博士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共同成长。另外,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新征程”,机械工程学院也要以这次博士生学术论坛为节点,开启“新起点,新征程”,学院领导将积极解决好学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希望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家一起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随后,博士代表刘先增代表全体2015级博士生发言。

  开幕式后,檀润华作了题为《技术创新方法支持下的创新教育》的主题报告。檀润华从创新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与大家分享了创新的规律性、创新的分类以及如何实现创新,诠释了技术进化的过程,并指出技术进化没有终点,鼓励学生在研究领域大胆的发现冲突,解决冲突,争取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檀润华指出高校应恢复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提升未来人才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王晓东报告的题目是《青年学者的成长之路》。王晓东以自己在台湾访学的经历讲述了在科研工作中应以课题为载体,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终身自学的能力。在如何践行导师责任方面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完成课题。他鼓励青年人要有自己远大的目标,秉持坚持和勤奋的品质,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做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研。

  张显程作了题为《浅谈研究生学术生涯规划与创新精神》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历史文明发展角度谈科研创新,指出科研要秉持严谨求是、批判创新的精神,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选题要立足国家需求、紧跟国际前沿;科学研究要从工程中来,到应用中去。另外,张显程指出要做好自己青年时期的发展规划,坚持做一件事,努力有所建树,鼓励博士生要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要有国际视野,为新时期国家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下午,八个分会场评委老师认真听取了2015级博士生关于研究课题的学术报告以及科研工作进展汇报,针对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研究思想、方法、路径等问题作了现场点评,并适当给出积极的意见与建议。与会全体博士生和评审专家本着沟通、互动、交流的态度开展对话,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16篇。

 

  本届论坛在前几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更添新特色,强调批判创新的重要性,且更加注重论坛规范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层次学术交流的平台。同时对于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学校及学院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支持,是机械工程学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

  (编辑 刘晓艳 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