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李莎)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曹墨源老师指导的项目《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用于流体传递的优化及应用》荣获一等奖,也是能源化工分赛道中天津市唯一一个一等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承办。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是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盛会。
获奖项目《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用于流体传递的优化及应用》的团队成员是来自天津大学2015级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白浩宇、赵天宏和耿辉。项目自2016年启动,截止至今取得丰硕成果。本项目以参赛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IF=11) 一篇,Materials Horizons ( IF=14)一篇,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参赛本科生为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7.622。其中一篇论文获得Materials Horizons 2018年度杰出论文亚军奖,被英国皇家化学会、业内媒体“高分子科学前沿”作为热点报道。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推动现代化工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就需要将化工与化学,信息科学,仿生学等紧密融合。而本项目就是将化工与仿生学结合以解决传统化工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受沙漠仙人掌的特殊结构启发,项目成员制作了多层次亲疏水结合的雾气收集表面,实现了液体定向高效输运,解决工业蒸汽收集的问题。通过向沙漠蜥蜴皮肤上不对称排列的亲水阵列学习,实现了一种简化的单向液体输运界面。利用这种界面,可以实现在多种复杂情况下的单项液体输运过程,突破了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的单向液体输液必须在三维结构化界面上实现的观念,为单向输运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普适的解决方案。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用于流体传递的优化及应用》项目在备赛以来一直受到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多方关注,专门成立工作小组为项目备赛提供支持。校团委、化工学院的老师们全程指导,为团队加油鼓劲。该项目将仿生思维引入到化工传质过程,将产生新的科研增长点,进而实现无损、低耗、高效的流体输运过程。同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化工创新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思路。通过向自然界的生物学习实现“源于自然,优于自然”的流体输运过程,这必将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化工创新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思路。
(编辑 赵习钧 王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