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第十三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在天津圆满举行

作者:滕飞 程龚 王鑫 饶国政编辑:梁绍楠 赵若含来源:智算学部

2025年9月12至14日,第十三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在天津圆满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CF)主办,由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天津大学承办,南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仁爱学院协办。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天津大学王天友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周晓方教授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于13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和第一场主论坛,14日上午举行第二场主论坛。

图1 会议现场

大会以“数据要素筑基、数智融合创新”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孙凝晖以及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事业代表等近700人齐聚天津,共同探寻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变革范式。

大会开幕式由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窦志成教授主持。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程学旗研究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李斌教授、大会主席朱文武教授分别致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教授介绍了会议程序情况,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委卢亿雷博士作了大会赛事情况介绍。梅宏院士和郑庆华院士携手启动2025 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

图2 程学旗研究员致辞

图3 李斌副校长致辞

图4 朱文武教授致辞

图5 熊辉教授介绍

图6 卢亿雷博士介绍

图7 窦志成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会安排了两场主论坛,聚焦于数据管理、机器智能、数智融合等一系列热点领域,旨在通过高层次的对话,促进学术与产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大数据与决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宏斌研究员、天津大学张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沈超教授、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博士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报告。

梅宏院士以“万物互联时代的数据管理新需求”作了大会报告,报告系统回顾了数据管理技术自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至大数据管理系统逾60年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他指出,在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应用正对传统数据管理模式构成挑战,并催生出全新的技术需求。报告最后从以数据为中心的独特视角,提出了对未来数据管理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

图8 梅宏院士作大会报告

郑庆华院士以“人脑记忆启发的机器智能”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主流路径的现状与局限,指出其在数据算力消耗、灾难性遗忘、抽象推理能力及可解释性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对此,他提出了一种借鉴人脑记忆机理的新型机器记忆智能模型,该模型具备抽象、联想与混沌等功能,旨在探索一条通往小数据、低算力、强推理的机器智能新路径。

图9 郑庆华院士作大会报告

黄宏斌研究员以“数智融合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报告首先剖析了大数据技术的演进历程及其对产业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强调数智融合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他系统性地阐述了垂直领域的大数据治理体系及其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数据驱动下智能应用的落地成果与前沿进展。最后,报告对数据要素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与未来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

图10 黄宏斌研究员作大会报告

图11 孙凝晖院士作大会报告

孙凝晖院士以“智能时代数据发生了什么改变”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报告从全局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数据在智能时代所呈现出的新特征,涵盖数据简史、资源要素、价值加工以及政策法规等多个层面。他指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不仅是基础资源,更在国家治理、产业发展和社会运行中承担着新的功能角色。针对这一趋势,报告深入分析了新型数据空间组织架构设计的必要性,强调国家数据空间必须体现国家主权属性,并提出了可信数据空间技术体系构建的思路。最后,他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未来数据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思路与有益启示。

图12 张维教授作大会报告

张维教授以“计算实验金融工程:大数据驱动的金融管理决策工具”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报告首先指出,传统金融理论受限于理性经济人等简化假设,难以真实刻画金融系统的微观交互与宏观涌现,制约了其在风险预测与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大数据的兴起推动了计算实验金融学的发展,使得从微观异质主体行为出发、“自底向上”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模型成为可能。报告最后展望了该范式在拓展金融科学理论及支持金融管理决策方面的潜力。

图13 沈超教授作大会报告

沈超教授以“AI内在安全:从小模型到大模型到具身智能(智能供应链)”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报告指出,智能系统安全风险正从单点隐患向链式、隐蔽风险演变,传统防护手段难以应对。沈教授强调,人机共融场景下的数据驱动型智能供应链安全,是AI大规模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系统阐述了从小模型到大模型再到智能供应链安全的AI内在安全演化逻辑,指出需开展多维度交叉融合的安全分析,并以智能驾驶为例揭示了模型演化与实体嵌入中的潜在风险,提出应构建自动检测与修复工具,以推动大模型与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图14 沈抖博士作大会报告

沈抖博士以“云智一体,智能优化”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超级周期”的起点,智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他系统梳理了从互联网向智能时代演进的主要趋势,强调智能化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报告深入分析了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的核心挑战,并通过“一句话生成调研问卷”“数字人互动”等案例,展示了智能技术的实际赋能潜力。最后,他从产业实践出发,探讨了全球AI生态的结构性变革,并分享了实战经验与前瞻见解。

图15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建欣教授主持,论坛特邀天津大学张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沈超教授、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博士,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和与会者展开深度交流。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经验,以“数智融合:如何驱动未来计算模式?“为主题,探讨了未来计算模式的发展路径、技术挑战与创新机遇等。随后各位专家对现场师生提问作出了深入而详实的回应。他们的见解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激发了与会学者对智能信息系统演进方向的多元思考,为未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启发。

同时,大会还设置了20个专题论坛,涉及7个常设论坛、9个特色论坛以及4个优秀论文宣读论坛,以“数据治理、数智融合”为特色,展现了数据要素的广阔前景。


图16 集体合影

本届大会紧扣“数据要素筑基,数智融合创新”主题,汇聚专家学者与产业领袖,通过高端报告、圆桌对话及专题论坛,深度剖析了数据要素化、智能化融合的核心挑战与机遇,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会议不仅展现了大数据领域的前沿成果,也为构建数据驱动的新范式提供了关键思路。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未来大数据将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智能经济变革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大会于9月14日下午顺利闭幕。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实力与应用潜能,为数智融合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