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0月1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办“春晖大讲堂”第二十讲,邀请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以“以综合性人才素养为基础,以实干型员工能力为方向”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外语专业学生从学业走向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与发展路径,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外国语学院百余名师生以线上和线下相结的方式参加。讲座由刘家骥副院长主持。

黄玉龙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指出,在求职与职业发展过程中,学生应保持自信、脚踏实地,并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既要善于团队协作,也要具备独立应对挑战的能力。此外,他强调,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应广泛涉猎跨领域知识,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等能力,以胜任多样化的任务场景。

黄玉龙进一步指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外语学习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外语学习者应不断拓展阅读广度与词汇积累,夯实学业根基,并着眼于国际传播,运用外语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他强调“外语是基础、专业是支撑、文化是关键”的国际语言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学生在立足语言本体的同时,积极投身实践、拓宽视野,在多元领域中实现自我价值。
谈及人工智能时代对翻译专业的影响,黄玉龙肯定了AI在提升翻译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不应夸大其冲击。他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而应注重译前准备与译后审校,实现人工智能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推动人机协同发展。
在互动环节中,黄玉龙院长与学生们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交流。讨论内容涵盖AI时代外语人才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以及翻译专业重点发展方向等议题。

本次讲座不仅为外语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与职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助力广大外语学子在时代变革中稳健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