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化工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及课程思政比赛捷报频传

      2021-08-19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始终紧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日,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及全国高等院校(本科)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中斩获佳绩。

7月27-30日,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化工学院范晓彬教授代表天津市参加比赛,获部属高校正高组三等奖。在此前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的比赛中,范晓彬教授获得校赛特等奖,天津赛区一等奖。

8月4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公布了2021年全国高等院校(本科)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获奖名单,化工学院黄守莹副教授讲授《化学工艺学》,获得特等奖。此外,黄守莹副教授与谢泽雄副教授参加天津市第十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均获校级一等奖。

据悉,“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的赛项之一,是目前项目清单中唯一一项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本次大赛全国共有1071所普通本科高校的50386名教师参加校赛,12625名教师参加省赛,其中主讲教师3981人,高级职称教师参赛比例接近70%。大赛紧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对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将起到推动作用,对倡导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将产生重要影响。

为推进我国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全国高等院校(本科)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于2021年4月份启动,涉及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等十余个专业,涵盖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多类课程。6月组织专家对提交材料进行函评,根据函评结果确定获奖名单,并组织成绩排名靠前的16位教师进行了线上说课,角逐大赛特等奖、一等奖。

教师简介

微信截图_20210819111610

范晓彬,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学院副院长、分子+研究院副院长(兼),获天津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发表SCI论文140多篇,他引超6500次,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科技奖励;讲授《化工传递过程》、《化工传递过程I+II》、《创新思维与科研实践》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获首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天津赛区一等奖。

从教感言

我2009年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2011年第一次独立走上讲台,至今正好十年。十年来,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与科研指导中和学生们一起度过的。可以说这十年是我在教学和科研道路上逐梦的十年。

十年来,我也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到教育工作者的转变,每年坚持为本科生讲授《化工传递过程》专业课及相关研究生课程。尽管科研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指导的学生越来越多,也肩负起更多的岗位责任,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个讲台。因为每次只要站在那里,就感觉身体被注入了能量,瞬间进入充满激情的状态。而我也始终相信,无论是在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中,学生都是我们真正的代表作。

我时常在想,我们国家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将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多拥有扎实学识和创新思维的领军人才。而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很多人,因为在他们身上,永远充满着让人奋进的力量。所以,当一名好老师,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他(她)们的梦想,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学生评价

传递课特别难,因为概念特别多,而且涉及很多方程的求解过程。但是范老师特别善于利用类比的方法和讨论,将三传的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并结合有趣的工程案例和生活中有趣的事甚至有趣的图片来进行讲解。而且范老师科研做得特别好,讲课也很幽默,所以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上范老师的传递课。

——2015级本科、2019级硕士研究生 骆欣雨

范老师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很有激情,感染力特别强。很多时候课堂上讨论的一些例子和科研工作书本上都没有,让我们特别感兴趣。另外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有机会去实验室做创新实验。我特别感谢范老师,因为除了讲课的内容之外,他特别鼓励我们提前接触科研,让我们从更高的维度,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017级本科生 商祺晨

教师简介

微信图片_20210806150059

黄守莹,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英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碳化工团队和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化学工艺学》的骨干成员。面向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战略需求,从事合成气催化转化方向研究,重点围绕羰基合成和CO加氢等典型反应开展催化基础和工程放大的工作。主持完成了羰基化分子筛催化剂吨级工程放大并成功应用于千吨级合成气制乙醇中试装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ACS Catal.、J. Catal.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

关于《化学工艺学》

《化学工艺学》是化工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课程组长期坚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入选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首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等。黄守莹副教授自2017年起加入教学团队,与马新宾教授共同主讲求是学部化工材料实验班和新工科领军班的化学工艺学课程。积极参与MOOC建设并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主持课程思政和项目式课程教改项目2项,参与了2021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并作一流课程教学实践的邀请报告。

《化学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紧密联系实际且与时俱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四个并重的教学理念,即“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并重、“基础理论”和“前沿应用”并重、“课堂教学”和“科研创新”并重、“立足本土”和“国际视野”并重。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工程伦理。通过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科技前沿,结合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色,拓展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广度、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时效性。

课程思政

化学工艺学教学团队一直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融入丰富思政元素,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 将化学工艺的发展与技术变革历程特别是新中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史紧密相连。通过讲述老一辈科学家,如侯德榜先生、余国琮院士、魏可镁院士等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典型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强国的使命感。

2. 在讲述化学工艺的发展过程中传输环保、安全、法制等理念,全面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科学伦理素养。

3. 化学工艺评价往往是复杂因素综合考虑的过程。大到能源结构、国际形势,小到工艺的经济环境效应、技术先进性等等。工艺条件的选取也是多因素协调协同的结果。在分析这些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宏观视野。

4. 通过课程项目设置、团队完成并答辩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专业沟通和表达能力。

通过开设留学生全英文课程,向留学生讲述新中国化学工艺的发展与变革,展示民族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