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人物 > 正文

蔡义汉老人和天大越剧团

      2014-11-06       

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越剧艺术研究会在台湾表演越剧《红楼梦》。

  在天津大学的校园里,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拦住了两名女生。

  “请问一下,咱们学校哪个院系的女生比较多啊?”老人问道。

  “应该是管理学院吧。”

  “哦,那你们能不能帮我找一下管理学院学生会管文艺的学生啊?”对于老人的请求,两个学生答应了。

  这一幕发生在2005年。那位七旬老人名叫蔡义汉,退休前曾担任天津大学热工实验室主任、天津地热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等职务。这次想找喜欢文艺的女生,是因为他想要成立一个越剧社团。

  如今,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被老人叫住的那两个女生早已毕业。她俩也许到今天都没有想到,当初在自己“牵线搭桥”下成立的那个小社团,不但早已发展壮大,而且还将越剧艺术的种子播撒到了天津市的多所高校。今年国庆期间,这个社团甚至把越剧唱到了千里之外的宝岛台湾。

  这一切,蔡义汉当初同样没有想到,但最终这位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老人却把它们变为了现实。

难懂的戏

  蔡义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天大人。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在这座校园已经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作为我国最早对新能源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蔡义汉曾跟随李四光重点研究地热,也曾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有过接触,而蔡义汉要成立越剧团的最初想法,就是来自于钱学森的一番话。

  “钱老曾经说过,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觉得这番话非常有道理。”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蔡义汉这样说。

  蔡义汉是浙江人,而浙江正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他便受到越剧文化的熏陶。对于这种被誉为“中国歌剧”的戏曲他甚是喜爱。在退休之后,虽然各种事物依然繁忙,但面对传统艺术在校园的缺失,以及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茫然,蔡义汉总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

  “其实我是做过调查的。”蔡义汉说,一次,他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坐了多趟天津某高校的校车。在车上,他不断地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越剧,有没有看过越剧。让他失望的是,几乎所有学生对此都一无所知。一个学生的回答让他记忆犹新:“越剧?是不是那种用广东话演唱、特别难懂的戏?”

  蔡义汉觉得自己真的应该成立一个社团,让大学生们领略一下越剧的魅力。而由于越剧一般都是由女演员“扛大梁”,要成立社团,他首先要找到喜欢这种艺术的女生,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也正是从那时起,越剧这一北方人并不熟悉的剧种,逐渐在天津大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

好看的戏

  还是让时间回到10年前。

  两位学生给蔡义汉找来的是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会负责文艺的两名女生。当得知眼前的这位老人想要成立越剧团时,两个人都很兴奋,一口答应了下来。几天后,两个身着戏服的“古代美女”出现在学校食堂门口散发社团成立的传单。经过一番宣传,2005年5月,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越剧艺术研究会(以下简称越研会)就这样成立了。

  越研会成立后不久,负责筹备的学生就邀请天津小百花越剧团来天大进行了一场演出,这也是越剧首次走进天津高校。一时间,天津大学校园刮起了一股越剧热,而刚刚成立不久的越研会成员们也在台上“露了面”。

  然而仅仅三年后,当初只能在台上“露一面”的那些学生,已经能够和小百花的老师们共同承担一场演出了。

  “我们现在每周固定周四晚和周六上午来学习越剧,进行排练。”沈燕柯今年已经大四了,从大二加入越研会至今,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据她介绍,现在研究会每学期都会在校内组织一场专场演出,每台演出都会安排七八个节目。此外,各种临时性的演出也不少。而当被问到如此重的演出任务会不会让她觉得累时,沈燕柯脱口而出:“不累啊,因为我喜欢。”

  其实在大一时,身为浙江人的沈燕柯并没有加入越研会。“小时候听过,但并不感兴趣。”直到大一结束,她看到了越研会组织的专场演出时,才发现这种来自家乡的戏曲唱腔是如此优雅,在舞台上的人物装束是这样的好看。“我想,如果当初我加入了这个社团,现在是不是也会穿着那么漂亮的衣服站在舞台上呢?”

  大二开学后不久,沈燕柯便成为了越研会的一员。

  其实在越研会,像沈燕柯这样被越剧艺术吸引加入的学生大有人在。对此,蔡义汉也深感欣慰。几年下来,借助着这份艺术的魅力,蔡义汉不但在天津大学创建了天津高校的第一家学生越剧社团,还在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成立了越剧社团。越剧艺术的种子在天津高校逐渐播撒开来。

精彩的戏

  蔡璧鸿今年上大三。大一时她便加入越研会,如今已经和蔡义汉相处多年。谈到自己对这位老人最深的印象,她觉得就是两个字——执着。

  “他经常会提一些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最终,他总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最近的例子就是今年的台湾之行。”蔡璧鸿说。

  事实上,早在5年前,蔡义汉就萌生了要到台湾演出的想法。对于这一想法,团员们对他投来的都是怀疑的目光。“一个学校的业余社团,到台湾去演出,可能吗?”

  然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争取,今年国庆期间,由天津小百花越剧团和越研会组成的艺术团真的来到了台湾。其间,艺术团成功上演大型民族交响越剧《红楼梦》,两千多名台湾观众观赏了演出。

  演出结束后,一位国外朋友专门来到后台。他对我们的演员说:“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精彩的戏剧艺术。”

  如今,虽然每逢大型演出,学生们还会时常看到蔡义汉忙碌的身影,但由于年龄原因,他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事必躬亲地处理越研会的各项事务。不过对于越研会的未来发展,蔡义汉却也多了一份自己的思考。

  “校园艺术活动必须要触及学生的内心,要让学生由衷地喜爱,外力是不能起多大作用的。”他说,在目前的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下,如何让学生既有激情,又有时间和空间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这是我们的大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时,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我想找学生们开一个会都很困难。当然,我也一直在强调社团活动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但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真的需要我们好好思考。”蔡义汉说。

  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2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