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在纪念纪念座谈会上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我是史先生的学生,史先生是我的导师。我非常有幸能够长时间在史先生身边工作。我体会最深的是,史先生的科学精神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史先生的科学精神,我归纳起来就是他重视创新性、先进性、工程性和应用性的紧密结合。回想起来,就是在60年代,当时进行复合式燃烧系统的研究的时候。那时候,他的思想就比较先进了,一方面他的出发点是考虑国家的重大需求,改善我们国家农机产品的状况,另一方面他借鉴德国M燃烧过程的概念和理念,当然他并不是照搬德国的M燃烧过程,而是通过自己组织,甚至于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当时,(他)也开展了类似于光学发动机高速旋转的研究,另外也进行了气流运动的非常详细的研究,包括机械方面对于油滴颗粒物在汽油场中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通过这样带有前瞻性的、先进的这种激励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完全不同于M燃烧过程的一种工作系统。最后在机械部的帮助下,他成功开发了复合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很多厂子里投入了生产,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成为我国一个主流的农机产品。
第二个就是在1976年,在科技大会之前,国家支持重新组建科研队伍。在组建科研队伍的时候,他敏锐地发现当时主导方向在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发动机的降低排放。由于60年代的环境污染危机和70年代的能源危机,形成了对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的需求,所以说在当时他就敏锐地发现我们应该开创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就是后来的内燃机燃烧学。为了发展内燃机燃烧学,开创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史先生组织了多功能竞赛,组建了内燃机实验室。他和精仪系激光教研室的老师合作,更引进了一些人才,和内燃机燃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先进的、和国际上激光诊断、数值模拟并步前进的局面。(学科)在这个阶段发展很快,就是为了发动机的节能减排,使发动机更加清洁。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八十年代初担任内燃机协会理事长的时候,就率先成立了一个内燃机燃烧节能净化分会,并亲自担任了这个分会的主任。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非常有前瞻性的决定。现在我们这些研究内燃机的同行,应该非常清楚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节能减排净化,用的方法就是燃烧技术。所以说那个时候成立内燃机燃烧节能净化分会,实际上后来为我们国家,包括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的方向指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道路。他在研究过程中,开展交叉学科,深入地研究以精仪激光诊断和数值模拟为核心的燃烧技术,其中很重要的研究结果是与我国内燃机技术的发展相结合。
“七五”期间,他承担了一个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在项目里边承担了高压喷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这是整个项目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到了“八五”期间,他又被科技部聘任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煤和石油高效清洁燃烧的项目。他始终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和节能减排开展工作,使得我们整个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史先生的思想就是研究要为我们国家的能源和环境服务,而这正是我们主要的研究目标。他的影响非常深远,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后来者就把史先生的思想进一步总结为“能源环境,顶天立地”八个大字:我们的研究应该达到国际前沿的水平,这就是顶天;我们的研究应该为我国的内燃机工业服务,这就是立地。
他一直指导着天大内燃机学科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成绩还是很明显的。后来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上,评估专家对我们内燃机实验室的评价是我们在内燃机行业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了牵引带动作用。通过我们的研究,推动了内燃机的进步。我想我们所继承的史先生的精神还会继续发扬下去。在最近几年,从美国、欧洲、日本来看,以超高热效应为目标的技术竞赛正在悄然兴起,而且竞争非常激烈。这个过程中,我们内燃机行业的同事们应该遵照史先生的科学精神,发挥其创新性、工程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精神,让我们在这个新的竞赛中能够站在世界先进的行业里。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辑 刘晓艳 文字整理 张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