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两会时间 > 正文

【两会时间】光明日报头版:为青年一代铸魂立心

      2019-03-11       

光明日报(2019年3月10日 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晋浩天《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0日 01版)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代表是学材料专业出身的,可近几年,他专注讲授的课程却是思政课。从《在天大读懂中国》到《回顾伟大历程,肩负时代使命》……几年来,每年天大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授课教师都是他。

“抓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每年全国两会结束,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代表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师生们宣讲两会精神。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今年全国两会,如何抓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筑牢课堂育人主阵地

77岁的吴金印是河南省新乡市唐庄镇党委书记,也是“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镇上有人叫他“老吴”,有人称他“吴叔”,有人尊称他“吴爷爷”。如今,他又多了一个称呼——“吴老师”。

去年年底,吴金印和刘志华、张荣锁等一批河南省基层干部代表一起受聘为河南师范大学首批思政课特聘教师。他说:“我们会结合工作实际,讲述好改革创新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让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把自己担任乡镇党委书记40多年来搞改革、促发展的故事和心得讲给青年一代。

筑牢课程教学主阵地,才能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不少代表委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国教育系统不断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板着脸说话,而是活了起来、扎下根来、长出花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好发挥主渠道作用,课程内容很重要,要将党史国史、特色文化、身边榜样生动融入课堂,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有内涵、能‘解渴’、显个性的‘金课’。”赵国祥代表介绍,河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河南省红色资源数量大、精品多、区域特色鲜明的特点,初步探索形成了课堂叙事性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四位一体、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李家俊代表认为,要讲好思政课,不仅要系统讲清楚理论问题,还要有针对性讲清楚学生关注关切的现实问题。他告诉记者,天津大学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组成授课小组,课前收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课上理论讲授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及时回应学生关切,课下结合学生专业实际进行专题讨论,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让思政课程立体生动起来,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课程思政’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全面深入贯彻,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发挥得不够,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马珺委员建议,下一步,应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拓展文化育人新载体

岁末年初,一场青春快闪活动在天津大学上演——伴随着无人机造型的变换,天津大学的师生们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以这种方式向祖国表白。

不只是天津大学,清华、武大、哈工大……一场场青春快闪在多所高校轮番上演,“5分钟快闪”刷屏的背后,是青年一代对祖国的浓浓爱意,也呈现出思政教育新载体不断拓展的新气象。

“这样形式新颖、生动的思想教育方式很受师生欢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极大激发了老师们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李家俊代表告诉记者,快闪MV推出后,天大通过校内媒体平台多渠道推广,“感动”“加油”“为祖国自豪”“祝福祖国”等成了学生评论和转发的关键词,一时间《我和我的祖国》也成为天津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在去食堂的路上都能听到同学们在哼唱。

拓展思政教育新载体,才能凝聚文化育人正能量。代表委员们认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方式方法上要主动适应青年特点和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有人把现在的大学生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更喜欢在网上获取信息、表达想法、开展交流,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渠道,但也给错误观点和思潮提供了传播空间,我们既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旗帜鲜明批判谬误,又要深入研究如何在网上与青年对话,加强思想和价值引领,增强学生的鉴别力,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李家俊代表说。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赵国祥代表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努力制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盐”,立足不同年级学生实际,结合不同学院专业类别,激励各学院打造学生工作精品,形成了“一院一品、百花齐放”的工作格局,“未来学院”“人文讲坛”“阅享经典、书香师大”等活动品牌深受青年学子喜爱。

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

志愿服务队伍42支,在“志愿中国”系统内注册志愿者28211人,注册率高达98%……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代表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这张实践育人的亮丽名片:“抓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拓展社会参与,让大学生们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

把思政课堂搬到革命遗址、田间地头、闹市街区,让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代表委员们说,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砥砺意志品质。

“我们通过育人资源整合优化,构建起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黄庆学代表介绍太原理工大学的做法,“一是开放实验室、研究基地等,推动创新实践广泛开展,使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加强学校、政府、企业协同育人,培育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家国情怀,平均每年组织暑期社会实践集中队伍270支左右。”

实践育人的工作在推进,效果也在不断显现。

李家俊代表告诉记者,每年天大都有很多同学利用假期深入贫困地区进行支教等志愿服务,他们在当地建立了支教服务基地,一届一届学生接力,被当地誉为“不走的支教”,“学生们的担当精神也被锤炼出来。目前,天津大学每年有近60%的毕业生主动到西部、到基层、到重点单位工作”。

“让学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感受到党的伟大与党的事业的伟大。”赵国祥代表的两会专用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这位思政课教师已经开始为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的宣讲“备课”了,“为青年一代铸魂立心,我们责无旁贷”。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3/10/nw.D110000gmrb_20190310_3-01.htm

(编辑 焦德芳 刘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