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 (2019-03-15 第1版 要闻)
(本报记者 秦志伟 李晨阳)脱贫,脱贫,还是脱贫。今年两会期间,“脱贫”成了热词。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这一时刻,更需要科技力量提供支撑。
脱贫攻坚靠产业
产业发展看科技
“科技投入是产业规模化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感受深切。
谭建兰告诉《中国科学报》,正因为在科技投入上下功夫,石柱县从一个老少边穷的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成了中国辣椒之乡。
石柱县最初采用的是外来辣椒品种和种植技术,不被市场认可。之后,谭建兰等人决定结合当地实情,自主研发新品种和配套技术,扭转了辣椒种植效益不佳的局面。
如今,当地石柱红辣椒的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值超过15亿元,不少种椒贫困户也因此实现增收脱贫。
助力脱贫攻坚,科技力量应与产业紧密相连。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告诉《中国科学报》,脱贫致富关键依靠产业,产业发展关键要有科技支撑,科技和产业结合,能孕育出巨大经济效益。30多年来,中科院不断创新科技扶贫机制,探索出多种科技扶贫模式。
科技力量想续航
人才培养要跟上
发展产业,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是引领产业发展的保障”,谭建兰表示。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科技人才仍然缺乏。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刘昌俊发现,近年来有些老少边穷地区已经出现科技工作岗位招工难的问题,高学历、高技术人才难引进。
刘昌俊告诉《中国科学报》,贫困地区在人才竞争方面原本就处于劣势地位,又因为短期内难以为高等教育投入大量经费,人才培养和引进陷入两难境地。
此外,刘昌俊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在外省就学,需要父母给予经济支持,毕业后也没有选择返乡就业,无法为家乡脱贫作出贡献,甚至使得已经脱贫的家庭再度返贫。
“在本地培养人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刘昌俊建议,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应至少新成立一到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原有省部共建、部省合建的高校可先行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同时,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建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科技避灾待推进
因祸致贫须警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而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存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
以四川省为例,在一些灾害频发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房屋损害和倒塌尤为频繁,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就可能让村民从脱贫到返贫。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看来,需要增强农村住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消除农房安全隐患是实现农民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也是需要相关领域科技人员重点帮扶的一个方面”。
冯远建议,加强对农村地震断裂带及其他地质灾害的探测和评估,在农房建设选址过程中,合理避让地震断裂带、行洪泄洪通道、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其中。
此外,应根据探测和评估结果,做好灾害预报、制定防灾和应急预案。
“观念转变也很重要,一些地方地质灾害隐患大,非常不适合落户居住。”冯远表示,因为安土重迁的观念,有些居民不愿迁移,针对一些灾害隐患较大的地区,“我们的政府和专业人员,应多宣传普及建筑安全知识”。
中国科学报头版: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3/344302.shtm
(编辑 张华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