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5年9月12日下午,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丛书"学术研讨暨《非遗前沿问题研究》图书分享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海棠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出版界、图书馆界、学术界及非遗保护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师生代表。

天津大学出版社社长韩文俊在致辞中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价值,高度肯定了马知遥教授团队在非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出版社始终致力于以出版为桥梁,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未来将继续推出高质量非遗出版物,为传承中华文化瑰宝贡献力量。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指出,非遗保护的核心是对人的记录与研究。他高度评价了马知遥教授团队的工作,认为这套丛书是“活态传承”的深刻实践。“这套丛书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鲜活载体。”李锵表示,口述史的方法让非遗保护工作更加有温度、有深度。

该丛书由马知遥教授团队历时八年编写完成,通过口述史方法真实记录了百位非遗传承人的生命历程与技艺精髓,全书达130余万字、千余幅图片。作为丛书主编,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马知遥分享了团队深入田野的调查经历。“我们打破了传统民族志的写作方法,通过面对面口述、他者叙述的方式,真实还原了传承人的生命故事与技艺精髓。”

活动中,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向天津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捐赠了该套丛书,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播使命与社会责任。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方法、非遗理论建设及AI技术与非遗融合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套丛书不仅是学术成果的展现,更是天津大学出版社对文化传承的庄重承诺和一份留给未来的文化礼物。天津大学出版社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耕非遗出版领域,坚持创新传播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