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张立迁)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慕课大会让慕课再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会上发表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以五大愿景绘就了未来中国慕课的发展蓝图。慕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以其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变革和便捷而广泛的共享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风靡。
4月11日,“迎国庆 全市百万青少年歌颂祖国”系列活动之一的“读懂中国”活动展示会在天津大学举行。天津大学印邦炎、陈予恕、杨恩泽等五位老教授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他们或是天津大学关工委的奠基者和创始人,或是从教60余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或是已达百岁高龄仍坚持科研一线的老教授。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此期间,天津大学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朗诵比赛、网络答题等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迎国庆全市百万青少年歌颂祖国系列活动”之一的“读懂中国”活动展示会11日在天津大学举行。会上,来自天津大学的师生与大家分享了2018年“读懂中国”活动成果,多位老教授带领青少年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爱上中国。活动伊始,天津大学关工委负责同志首先与大家分享了5个短片,短片中的人物几乎都已90岁高龄,他们不仅是天津大学的退休教授,更是热衷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老爷爷。
4月12日,“霍普杯2018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在天津大学举行颁奖典礼。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000余组学生报名参赛,最终甄选出34组获奖作品。
“我们做新技术本身,是期望更好地造福患者、更好地服务国家。通过新途径,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垄断,把成本降下来。”谈到本次获得技术发明特等奖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天津大学教授王树新教授自豪地说。
4月10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天津礼堂召开,表彰2018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此次天津大学共有39项成果获奖,包含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9项,获奖项目涉及能源、化工、生命、机械、信息、土木、水利等多个学科领域。
2019高校自主招生
2019花地文学榜揭晓:莫言获“年度作家”;冯骥才、班宇、朵渔、潘向黎、陈晓明、徐则臣获六大文学门类年度作家(作品)
青春为谁而歌?万千莘莘学子的回答是为了祖国。从南到北网络拉歌活动正在全国各大高校火热传递。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名校在微博上率先引吭高歌,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上心底流淌的挚爱深情。天津大学《海棠花开的日子》在学校官方微博上已经有260多万的点击量,歌曲MV的创作是由校园电视台的成员完成的,他们都是大四的学生,每一个镜头都饱含着对学校的留恋,对未来的畅想。
近年来,天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科研人员的放权政策,从干多干少一个样到自动承接主动作为。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让一个个重大科研项目得以在天津落地开花。
在昨天召开的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奖励大会上,共有199项成果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其中,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团队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技术发明特等奖。
近日,天津大学宣怀学院手动学习实验室体验课开课。教师史英杰带领同学们利用模块搭建模型,开展提问和辩论,将快乐教育与创新学习相结合,探索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
李家俊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畅谈关于“教育”、“人才”等热点问题。李家俊表示,2019年是天津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之年,学校明确了全年工作的六个关键词——铸魂、落实、攻坚、创新、严控、保稳。
“3月29日,天津市首届智能科技政产学研用对接会在天津大学召开,这是一场“技术”与“需求”面对面对接的大会,希望通过学者与企业家的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的灵感,创造合作契机,推动天津的人工智能产业政产学研用无缝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