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聚力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校园情景剧展播公益活动在天津大学举办。本次活动在全国工商联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的指导下,由中华红丝带基金、北京红丝带之家、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高校医院分会联合主办,中国民生银行资助协办,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天津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支持。
近日,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医工院)研发了一种可激发呼吸道黏膜免疫保护的吸入式纳米喷雾,以阻断病毒通过呼吸道途径侵入机体。实验对比数据显示,这种可吸入纳米喷雾与肌肉注射相比,能诱导相同水平的免疫球蛋白(IgG)抗体产生,更加重要的是能特异性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产生更高滴度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使呼吸道黏膜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有望为预防呼吸道病毒提供新的方法。该研究成果近期刊登在《化学工程期刊》上。
天津大学自定点帮扶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以来,持续向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派驻第一书记。先后三任第一书记始终牢牢聚焦大寨村产业发展,按照“市场+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引领脱贫致富之路。
近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正在进行中,不少大学生会选择通过考研的方式继续在自己热爱的专业深造,也有很多大学生会通过跨专业考研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如何?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呢?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1054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表示专业满意度一般,考研成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首选改变方法,近七成毕业后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水林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二维卟啉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纳米片,并通过掺入聚乙二醇基质得到一种可注射软膏黏附于病灶处,利用光动力加离子疗法治疗牙周炎,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刊》上。
昨天,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迎来了特别的客人,金华市环城小学的师生带着他们的新书《金华小奇人》,来拜访他们最初模仿写作的小说《俗世奇人》的作者、著名作家冯骥才。冯骥才和小作者的交流饶有趣味,他说:“你们小小年纪,就能写书还被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大事,是‘国际新闻’,希望你们因此喜欢观察身边的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创作。”
冯骥才助力模仿《俗世奇人》写“小奇人”故事的浙江金华小学生出书已传为佳话。昨日下午,在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副校长林栋、语文教师何春娣的带领下,写“小奇人”故事的学生代表戴芷萱和张云钦首次来津,拜谢了他们心目中的文学偶像──冯骥才爷爷,谱写金华“小奇人”与天津“大奇人”的新佳话。
在津城高校最美的一片红叶墙下,给明天的自己写一封信,将未来几年的心愿封存于此,待以后的“红叶季”亲手取回──昨日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开启的“秋愿·2021第三届红叶季”活动上,这个富有创意的新环节──“写给明天的自己”,引发了学子们的强烈兴趣,为一年一度的“红叶季”活动增添了浪漫色彩和人文关怀。
近年来,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保障作用。完成一大批省市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招投标,为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显著贡献。未来,将优化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吸引更多外省市及国家、省部重大项目进场,完善区域综合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布局。
近日,知名人工智能学者吴恩达发表文章,阐述了他对于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中应用缓慢的理解。无论是刷短视频时的个性化推荐,还是外卖配送时的耗时预估,或者是移动支付时的人脸识别,以算法为代表的AI技术在消费互联网行业被应用得“得心应手”。然而提到传统行业,人们却很难快速想起非常成熟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典型案例。为何AI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速度和范围远不如消费互联网等行业?
近日,2021年大庆市新能源领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揭榜”结果公示,共有5个团队成功揭榜,大庆市两所高校入选。
2019年1月19日,一位年仅46岁的洞庭之子——余元君倒下了。他随身携带的党费证,记录永远停留在2018年12月的最后一笔党费。
天津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经过近4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成为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区。
李维汉以天津大学组织写作《柳直荀传》为例:“他们有几个同志到湖北洪湖地区调查了半年,来回几千里,找了许多人,终于找出了直荀烈士被害的具体情况。这种艰苦调查的精神值得称赞和学习。”
日前,天津大学智能驾驶车队在2021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中取得佳绩,其中仿真比赛项目中“自动驾驶”项目荣获金奖、“自动泊车”项目获银奖、“驾驶辅助”(感知组)获铜奖;在实车前瞻应用挑战赛中获得银奖。在100余支来自高校及企业的赛队中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