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从此,反食品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有了正式生效的法律。本文论述了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重大意义,阐述了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对该法中的主要制度和措施作了学理解释,还对如何珍惜《反食品浪费法》的立法成果、全力推进该法的有效落实提出了建议。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11月3日在北京召开,天津市2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天津大学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人民网天津11月4日电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天津大学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天津市2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7项,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舒歌群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也是天津大学首次连续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
日前,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本科生战宇在业内权威期刊《合金与化合物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具有优异宽温稳定性的介质材料,该材料不仅可用于5G毫米波器件,还具有应用于6G无线通信器件设计开发的潜力。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天津大学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文|张中祥虽然全国碳市场目前交易规模不大,但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碳价信号,倡导市场化节能减排,已开始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与资产管理。图片/TOCHONG实现“双碳”目标,要求中国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无碳化作出深度调整,需要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上升,未来在风力发电、跨区输电、先进储能、交通领域充电站和加氢站、终端消费电气化、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需有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水林教授团队近日在权威国际期刊《物质》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业内率先提出了中药材料学的概念,通过材料学方法将中草药处理成一种纳米级生物功能材料,在根除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同时,不会导致过度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以达到治疗病毒细菌混合肺炎的目的。
10月27日,天津大学原创大戏《侯德榜》在天津大剧院公演。这部戏讲述了侯德榜回国突破“索尔维制碱法”,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及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小化肥工业的感人故事。作为中国化工领域奠基人之一、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教授,他实业救国,科研救国,教育救国的精神在天津大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天津大学原创大戏《侯德榜》是“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入选项目之一。
天津大学为引导广大师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今年9月起,学校食堂改进供餐方式,双校区共计13个食堂全面推行小份菜窗口售卖模式。
在天津大学,任宝平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字。随便向哪位师生打听他的事迹,都会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传说”——“他是个传奇,带着一群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爱唱歌的孩子,一路将北洋合唱团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合唱团,获得好多国际比赛金奖。”“他是北洋合唱团的‘父亲’,团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心头肉。”“全校上下都叫他‘大师’,因为他是声音的魔术师,也...
10月23日晚,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4教室内,30余名学生围坐在教师马明周围,开始了每周一次的读书会。读书会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学院,其中不少是马明担任思政班主任的化工学院的学生骨干。马明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但他在化工学院的身份还有“读书会”的领读人、学生们的思政班主任、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共建教师、思政课“授课小组制”里的专业课教师……
在校史博物馆里,体悟先辈爱国情怀;在“互联网+”大赛中,创新创业增长才干;在灼灼红叶旁,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天津大学的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继续担任着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主角”。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天津大学捷报频传。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天津大学博士生团队蝉联金奖;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上,天津大学博士生参与的智能驾驶车队斩获一金、两银、一铜;2021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名单公示,9篇优秀论文中天津大学博士生占据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