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天津大学 2025 年秋季大型双选会在卫津路校区体育馆举行,全国 31 个省份近 400 家单位参会,覆盖多领域,提供近 3.5 万个岗位,吸引 7000 余毕业生。双选会延续相关理念,设专业及多地政府专区,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现场提供简历诊断、免费打印等服务,双校区直通车同步运行,校方表示将持续搭建平台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10 月 18 日下午,天津大学 2025 年秋季大型双选会在卫津路校区体育馆举办,汇聚全国 31 个省份近 400 家单位,覆盖多领域,提供近 3.5 万个岗位,吸引 7000 余名毕业生。双选会延续相关理念,设专业及天津、北京丰台、内蒙古包头等政府专区,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现场提供简历诊断、免费打印等服务,双校区直通车同步运行。
天津大学封伟团队受中亚滨藜 “吸盐 - 泌盐” 机制启发,研发出新型分子太阳能热织物,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该织物以中空纤维为基材,让偶氮苯分子在纤维表面形成单晶层与褶皱结构,解决传统 MOST 织物性能矛盾。其在 - 20℃光照 50 秒升温超 20℃,经多次摩擦、洗涤后光热性能保留率超 90%,还可精准控温,未来有望用于智能服装、理疗器械等领域。
2025年10月21日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新华社发【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勉励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擘画、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支撑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力量。以加强党的全面...
昨天起,有着全国高校最美红叶墙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敞开北区大门,欢迎大家前来捡拾红叶,观赏锦鲤与红叶倒影,感受大自然最绚烂的诗意季节。 记者 姜宝成 摄
已近霜降,20日起,有着全国高校最美红叶墙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敞开北区大门,欢迎大家前来捡拾红叶,观赏锦鲤与红叶倒影和水面落叶嬉戏,感受大自然最绚烂的诗意季节。
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为工科大学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中锚定了方向。作为深耕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特别是工科大学的独特优势,在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基因——既能以硬核科研突破支撑国家战略,又能以工程化思维重塑人才培养,更能以跨学科视野破解发展难题。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高校当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重要抓手,展现更大作为。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是高校应有的使命担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中提出殷切嘱托:“新起点上,希望你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这也是对全国高校师生的期许。本期,我们放眼大江南北,看广大高校科研人员如何在期许中奋发,听他们讲述“为了国家需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十四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创新书写精彩答卷。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铿锵有力。
日前,天津大学举办 2025 年秋季大型双选会,汇聚全国 31 个省份近 400 家单位,覆盖智能制造等多领域,提供岗位近 3.5 万个,吸引 7000 余毕业生到场。双选会延续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理念,设专业及天津、北京丰台、内蒙古包头等政府专区,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现场提供简历诊断、免费打印等服务,校方表示将持续搭建平台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天津低空经济近年蓬勃发展,应用场景拓展至文旅无人机表演、环保应急巡检、光伏运维等领域,涌现一飞智控、云圣智能等创新企业。依托雄厚制造业基础,聚集多类无人机主机厂及配套企业,各区出台行动方案,成立产业联盟、法治研究中心及高校研究院,院校增设低空相关学科。区域布局各具特色,第七届天津直博会 10 月举办,低空经济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数据存储进入泽字节时代,DNA 因环境友好、存储密度大成为潜力介质,但高错误率合成制约应用。近日,天津大学吴华明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成果,提出 StairLoop DNA 存储框架,以阶梯式交织结构与迭代软判决解码机制,无需复杂比对即可校正合成错误,具并行解码能力。实验将甲骨文图像写入 DNA,错误率超 6%、丢失率超 30% 仍复原,为高通量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助力。
数据存储进入泽字节时代,DNA 因优势成潜力介质,但电化学合成等低成本方法存高错误率等瓶颈。近日,天津大学吴华明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成果,提出 StairLoop DNA 存储框架,以阶梯式交织结构与迭代软判决解码校正插入、删除等错误,具并行解码能力。实验将甲骨文图像写入 DNA,虽错误率超 6%、丢失率超 30% 仍复原,为高通量技术应用及产业化提供支撑。
10 月 18 日,2025 脑机接口 - 核磁共振高峰论坛上,天津大学脑机交互海河实验室与联影医疗等 10 家单位研发的全球首套 “神工 - 神观” 平台在津启用。其搭载 650mT/m 全球最高梯度场,融合 “光声电磁” 多模态体系,实现亚毫米空间、亚秒时间分辨的全脑解析,可同步观测与调控脑部活动,从 “观测工具” 升级为 “交互研究平台”。配套 AI 工具申报三类证,将落地临床覆盖 “诊 — 疗 — 康” 全流程。
10 月 18 日,全球首套脑机交互定制化磁共振平台 “神工 - 神观” 在天津启用。该平台由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与联影医疗合作研发,创新构建动态匀场与超高梯度协同系统,单轴梯度场强达 650mT/m,支持跨尺度脑功能特征无创解析,实现微米级结构功能特征的在体无创高时空分辨全脑解析。平台融合 “光、声、电、磁” 多模态体系,可同步核磁成像与脑电记录,并通过超声、电刺激实时调控脑部活动,突破传统设备 “观测工具” 局限,升级为 “交互研究平台”,为脑科学研究开辟全新路径。项目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等 10 家单位,配套研发的人工智能影像辅助工具已进入国家医疗器械三类证申报流程,预期覆盖 “诊 - 疗 - 康” 全流程,未来将在精神疾病评估、神经重症监测等领域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