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0月25日公布通知,对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予以立项建设。作为教育部此次批复建设的首批6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旨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抢占生命再造“珠峰”,孕育引领新经济的颠覆性成果,这也是天津首个批准立项建设的前沿科学中心。
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24日上午正式开通运营,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到如今正式开通,天津大学师生校友多人次参与到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建设施工中,贡献了“天大智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天大人“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决心。
记者焦德芳、赵习钧 10月2日上午,在天津大学123周年华诞之际,学校在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隆重召开1977、19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来自海内外的近1200名校友济济一堂,忆往昔、话情缘,谋发展、向未来。
2018年9月23日,第七届“IET杰出大学校长奖”颁奖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获奖,并决定将所获1.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天津大学北洋基金会奖励优秀学子。
2018夏季达沃斯于2018年9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举行,今年达沃斯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以年会主题为基础,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天津达沃斯共提出了12项议题,其中天津大学承担了其中2项议题的基础研究。这两项议题分别是“新工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慧引擎与源动力”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创新型产业形成”。从“新工科”破题,学者们试图找到创新型社会的新产业与新动能。“新工科...
2018年9月17日,在最新一期上线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刊载了一篇名为《环形5号染色体基因组重排》的论文。文章公布了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团队首次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状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常见的真核生物染色体一般都是成线性的棒状结构,而人类的某些染色...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足本)众望所归,荣获短篇小说奖。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设施总体鸟瞰图本站讯(记者赵晖)近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该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这对于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向...
7月2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天桥剧院圆满落幕。北洋合唱团凭借精湛的合唱艺术水准,荣获六项大奖,最终摘取总冠军第二名的好成绩。
——专访赴中建阿尔及利亚工作的2018届硕士毕业生黄志勇
6月25日至27日,“构建全球生物安全命运共同体:制定生物科学家行为准则”国际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外交部与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联合举办,由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承办。
2018年毕业季,杨宇选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做一名驻守国家海防、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的天大人。
那些选择扎根西部、基层和投身国家战略领域、艰苦行业的天大学子,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青春的奋斗中成真。
进入新时代,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教育发展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必须因时而动、主动作为,才能培养出创造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真正支撑起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6月20日下午16时,天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预评估意见反馈会议在新校区郑东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