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去,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引向深入,“深化新工科建设座谈会暨卓越大学联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讨会”于天津大学召开。
为未来记录历史 借丹青看见心灵
本站讯(通讯员 张志金 刘坤)日前,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天津大学申报的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9年12月26日,天津大学水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设备验收会议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召开。验收专家组由同济大学李建中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赵灿晖教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戴君武研究员、东南大学宗周红教授和北京建筑大学张国伟副教授组成。设备研制负责人建工学院李忠献教授主持会议。
按照天津大学党委统一部署,12月26日至30日,学校党委巡察组分别向数学学院党委、体育部党总支、微电子学院党委、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出版社党总支、区域发展研究院党工委反馈了巡察情况。...
12月26日至27日,“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的项目式课程之一——《智能电子创客设计与实践》迎来结课项目答辩。来自“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的140名大一年级同学分为43组,向专业评委一一展示了智能电子设计的立意、原理和成果。经过前期的设计、制造、组装和试验,所有组的成品皆已具备完整的实际功能。
1月1日校报推介: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召开理事会会议、记冯骥才先生的“四驾马车”之文学·绘画、“十八罗汉”:记陈荣之 李金锷
怎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在课程设置中融入生动鲜活的实践体验和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这是天津大学医学部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中探索的新方法。
为进一步凝聚分子影像和探针领域的学术力量,搭建相关领域交流合作的资源平台,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碰撞,12月22日,由天津大学医学部举办的2019医学分子影像与探针天津高峰论坛在津成功召开。来自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应邀做学术报告,吸引了百余名业内人士参与其中。会议由此次论坛召集人、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教授主持。
“深化新工科建设座谈会暨卓越大学联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讨会”28日在天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总结前期新工科实践的基础上,研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以项目牵引研究与实践,实现新工科建设扎扎实实由1.0向2.0跨越。
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1200强正式发布!天津大学跻身全国前10强
2019年12月28日,教育部深化新工科建设座谈会暨卓越大学联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每逢毕业季,印有天津大学校徽的纪念品都是学校赠送给毕业学子留念的不二选择。每到天津大学的校庆纪念日,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总会骄傲地在胸前别上“老北洋”校徽,重聚校园。天津大学的两代校徽,浸透了历史的厚重,也寄托着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对青年才俊们的殷殷期望。
12月26日,天津大学与海南大学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包括教学、科研、师生交流在内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对口合作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的见证下,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与海南大学副校长范文签署了《天津大学海南大学对口合作协议书》。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也在实现角色转换及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投入与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