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津南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瑞均一行访问我校。双方在北洋园校区行政服务中心A415会议室座谈交流,共同研究津南区政府与天津大学全面战略合作事宜。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校长助理刘宁,以及党办校办、组织部、学工部、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医科办、资产经营公司、小幼医、区域院、远教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津南区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筹备组、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委、区司法局、会展经济区管委会、团区委、津南城投等单位负责同志参会。
由市人社局、天津大学、滨海新区联合主办的天津市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昨天成立。这也是我市首家博士后创新联合体。
86年前,历经近4个月,中央红军创造了从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这一人民军队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战地奇观。86年后, 天津大学“80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程斯宇把“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示意图近用近2个小时手绘在天津大学的黑板上
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蔡长华同志一行来我校卫津路校区和北洋园校区调研,先后走访了自动化学院、化工学院、机械学院、建工学院。实地调研了我校电气、储能、机器人、大装置等科研平台。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冯骥才先生会见了蔡长华同志一行。我校党委书记李家俊,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梁军,天津市副主任白海力,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树新,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及教育部,天...
2021年4月19日,图书馆档案馆党委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活动,聚焦“学史增信,增强‘两个维护’自觉”这一主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树新,校党史学习教育第二巡回指导组乔建生、康丽琼、张志超、田浩参加联学活动。图书馆档案馆党委书记张超英,图书馆馆长王志,图书馆副馆长孟少卿、于晓燕、牛书东,档案馆馆长韩宝志,档案馆副馆长张振兴等中心组成员,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叶升、党委
宣传部党支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百年党史·百期学读”党史专项学习活动。
天津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昨天揭牌,中心将进一步集中天津数学优势资源,着力聚焦“四个面向”,结合打造“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中心开展应用交流,为进一步推动数学与多学科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天津市批准依托天津大学建设“天津应用数学中心”。中心充分调动了天津市应用数学领域方面的研究资源,通过提炼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金融工程等领...
天津市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博联体”)20日成立。博联体构建了博士后人才“联招、联育、联考、联用”培养平台,该平台由天津大学主建、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共建、相关学科和生物医药人才联盟的博士后设站单位参建。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市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集聚了康希诺、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大批领军企业,拥有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
4月17日,天津大学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在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4月20日,天津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仪式在津举行。
本站讯(记者 刘延俊)“当我重新走在校园里,回想起当年的点点滴滴,这里(学校)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学校的生活留给我了非常多,教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未来引导我走向成功”重回校园的1993级天大校友林松华激动的说。这次他是带着他13年前自己心中立下那个的“小目标”:“50岁之前,向母校捐赠1个亿。”回到学校,通过“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向学校捐款3.13亿人民币,全面资助母校教育事业发展。林松华,天津大学...
4月13日,北洋大讲堂又迎来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因为校友的身份,他的演讲让学生们觉得更加亲近也更加期待。当天,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座无虚席,天津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93级校友、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春水爱心基金会理事长林松华为学弟学妹们带来了一场以《目标铸就个人发展》为主题的演讲。
近日,天津大学药学院张雁教授应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邀请,发表了“甘氨酸自由基酶与微生物磺酸有机物代谢”的综述,“Glycyl Radical Enzymes and Sulfonate Metabolism in the Microbiome”(Annu. Rev. Biochem. 2021. 90:27.1–27.30)。该期刊(影响因子25.8)每年仅发
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已成为重要问题。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名单,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物流工程专业入选,成为全国首批49个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专业点之一,也是天津市2个入选专业点之一。未来,将通过三年建设,分别在专业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专业重点工作领域研究等试点领域开展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文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