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李德毅院士为天大学子讲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

      2019-03-27       

本站讯 (记者 张华 摄影 李凌峰)“早期的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而新一代人工智能则可以让我们人更加优雅、有尊严地生活”。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天津大学为学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无人驾驶”的主题讲座。以《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为题,李德毅从自动驾驶量产谈起,由浅入深、风趣生动的讲解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笑声。整个讲座现场气氛活跃,不时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作为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领导了我国最大的智能车联合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北京至天津高速公路的全程自动驾驶,率先实现了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公交车郑州至开封的开放道路无人驾驶。对无人驾驶,他更关注未来汽车产业在装备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一种“轮式机器人”的产生和实现它的路径。

“没有商业化应用就没有量产”,李德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自动驾驶必须像人一样具有学习能力,能应对各种工况。无人驾驶不仅要改进车,更要研究拟人驾驶。让车子形成“轮式机器人”,或者称之为“自主驾驶汽车”。它们既具备传统的对知识的被动学习能力,也具备自主学习、实践生成经验、技巧和知识的能力。

“这类机器人不具备人的谈恋爱等其他能力,只专注于驾驶这一技能。它们能做到驾驶中完全不分散注意力、不带负面情绪、不疲劳,因而在驾驶能力上,可胜过人类。”李德毅讲到。

在详细讲解了自动驾驶量产在技术、标准、产业链、路测、管理5个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后,李德毅提出可以通过,推出自动驾驶安全等级的中国标准,狠抓产业链上线控底盘、发动机和驾驶脑3个关键环节产品的量产,利用5G优势改善自动驾驶生态等推动自动驾驶的量产。

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生周扬说:“之前我过于聚焦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而没思考宏观的意义。听完李德毅院士的报告,我开始思考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对整个行业、国家、甚至人类的意义。这次报告启发了我应该如何进行更深入的科研思考。”

“李院士从人工智能无人区为切入点,从国家的角度详细讲解了我国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路线和相关举措,使我对人工智能中的自动驾驶技术有了全新的整体认识。”机械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系科研助理王建惠说。

“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从概念到展示到最终的应用,每一环节都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工作。我们要有敢闯无人区的决心和勇气,要探索自己的道路。”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谢辉讲到。

“智能时代,中国新工科要有新的学科和新的专业,智能科学和技术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首当其冲。智能时代要求教育回归本科生工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工科背景下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业,保证我国智能科技的领先发展,攀登国际智能科技的高峰。在智能时代,教育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在讲到人工智能教育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影响时李德毅这样说。

据悉,此次李德毅院士的讲座为学校全校研究生选修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的一节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生公开选修课由天津大学无人驾驶汽车交叉研究中心申请开设。课程由无人驾驶交叉研究中心的机械、精仪、电信、自动化、计算机、微电子等6个学院7个学科的核心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旨在让学生们详细学习和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图像识别、驾驶决策、路径规划、机器学习、仿真建模、系统测评等关键技术的内涵、原理、趋势、研究和开发方法。通过安排学生到智能驾驶实验室、实验样车及测试场进行实践学习及设立随堂实践小课题激发学生钻研和实践的热情,探索建成特色鲜明、真正交叉融合的天津大学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实践课程。

(编辑 刘晓艳 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