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舒识宇 杨浩)12月22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以下简称“天津研究院”)院士津门行暨院士专家恳谈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天津研究院院长金东寒,中国工程院院士卢锡城、袁晴棠、徐建国、苏万华、顾晓松、李卫、黄庆学、王树新、王成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毛明、朱敏出席会议。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张桂华,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副主任、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新宾,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天友,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执行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信创海河实验室副主任李涛以及来自天津大学、天津市科技局、滨海新区科技局、海河实验室等相关单位数十名代表到场参会,会议由张桂华主持。

金东寒向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和单位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天津大学整体科研发展和天津研究院建设运行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天津研究院将继续严格遵循“突出天津特色、坐实战略研究、搭建高端平台”的发展规划,不断深化“小核心、大网络”的工作体系,汇聚院士资源,用更好的科研成绩和更高质量的战略成果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好智力支撑。

马新宾、明东、李涛分别代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以及信创海河实验室,就实验室科技创新推动天津市信创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专题报告。
天津市科技局实验室工作处处长谭振东汇报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建设成效,围绕建设历程、职责任务、工作体系、代表成果等方面全面详实地讲述了天津研究院的建设发展相关情况。

在院士恳谈环节,与会院士专家围绕科技创新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培育产业新生态和创新高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发展建议。

据悉,自2018年建院以来,天津研究院已组织院士津门行、院士恳谈等各类活动200次,参与院士384人次;累计吸引67家高校、院所或企业承担项目64项,领衔或参与项目院士224位,助力引育来(留)津工作高端人才462位,形成院士建议、咨询报告等233份,被纳入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各类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等55项,为高质量推进海河实验室建设、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天津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 焦德芳 田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