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鲁皖龙 实习生 张敏)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壮大卓越工程人才队伍。目前,工程人才与工学人才趋同化培养现象仍较为普遍,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标卓越的能力素养要求尚有差距。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指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学合作缺少稳定持续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成熟的可资借鉴的产教融合机制。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热情不高,致使不少行业企业支持内部员工攻读工程学位的意愿并不强烈。三是高校导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高校导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杨贤金建议: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激励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鼓励高校开展有利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机制改革和特区试点,并通过科学的引导和闭环的监管确保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第二,国有资产和国家税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加大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让企业在积极响应中得到政策红利、技术红利及人才红利。
第三,人社部门加快建立“旋转门”机制,改革评价方式,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间的人才流动,支持优秀的行业企业工程精英与高校导师兼聘兼用,加快提升有利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导师队伍质量。
第四,行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对卓越工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深度参与高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全过程,完善从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协同高校打造高质量的工程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和平台,培育更多卓越工程人才。
原文链接: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403/t20240305_2111162387_wap.html
(编辑 刘晓艳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