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宏网: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津召开 院士专家共话医学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3-12-06       

中宏网天津12月6日电 医学人才的培养关乎“大国计、大民生、大健康、大卫生”,该如何高质量实施与谋划?12月2日,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坛暨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01计划”启动会在天津大学隆重召开,通过交流高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及成效,谋划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医学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天津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市卫健委、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等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开放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等40余所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的院士、校长、院长、专家等齐聚一堂,抒睿智之言、谏务实之策,共同为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把脉开方”。

医学高等教育赋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发展“新医科”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优化医学学科专业结构,强力推动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构建“医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践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之责、改革之需和发展之要。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表示,医教协同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深入实践,要准确把握医学教育的发展态势,深化医学科研、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聚焦新医科人才培养主题,共商新医科建设的发展,共促医学人才的培养,为医学教育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贯通融合做出更大贡献。

天津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打造天开高教科创园,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海河实验室,组建产教联合体和融合的共同体,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教支撑、人才支撑。

“医学教育是医学科技第一生产力,卫生人才第一资源,医疗技术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表示,要坚持强化医教协同,主动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构建高质量的医师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赋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建好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以新医科为统领,加快医学教育改革创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指出,医学拔尖人才培养关乎健康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要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探索产学研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为加快建设世界医学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走好医学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之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拔尖医学人才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集聚的主阵地,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今年,教育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高校内实施系列“101计划”,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新医科”重点专业“101计划”,正在5个传统医科大类和1个新兴医科专业中先行探索实践。其中,基础医学类由北京大学牵头,临床医学类“101计划”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牵头,智能医学工程新兴专业“101计划”由天津大学牵头。

据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介绍,瞄准新时代“大健康”需求,天津大学坚持走好“医工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获批创办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建立我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博士点,组建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联合体,发表《智能医学天大共识》,积极拓展着医学人才教育的交叉性和多学科性。

会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院士,分别介绍了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方面建立的教研模式、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共识,以及对医学教育的思想、理论、体系、实践的深入思考。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启明,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继辉等围绕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01计划”在王旭、高斌、陈昕煜,以及金东寒、王辰、乔杰、顾晓松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项目工作组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签署教材出版协议。未来两年,天津大学将依托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联合体,统筹组织国内外相关兄弟高校,共同建好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打造一支高水平核心师资团队,构建学科融通、学制融通、课程融通、科教融通的长周期培养体系,推动智能医学拔尖人才培养中国方案落地见效。(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天津大学/董玥欣 文 摄影 丁宇)

中宏网:https://www.zhonghongwang.com/show-257-310074-1.html

(编辑 刘晓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