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报》2025年03月21日 06版

“每个完美扣杀背后,都是上万次挥臂练习。”女排世界冠军、天津大学教师姚迪同时向两地学生全景式展示职业运动员训练日常。
接力——天津大学“王正廷杯”排球赛冠军成员李烨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宕昌一中绿茵场上,李烨辉通过一系列的原创游戏,将垫球、发球等基础动作巧妙融入体育课中。
天津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创新打造的“冠军课堂”在陇疆两地引发热烈反响。通过云端连线女排世界冠军姚迪、配套开展趣味训练课程,天津大学研支团在甘肃宕昌县第一中学、新疆布尔津初级中学等帮扶学校,构建起“云端理论+实地训练”的立体化体育育人新模式。
分享冠军之路
点燃青少年梦想
天津大学体育教师、中国女排前国手姚迪在“全民运动健康节”活动中,以“让排球点燃梦想——冠军路上的坚持与成长”为主题,向青少年分享了自己的运动生涯与人生感悟。
姚迪老师以“梦想的起点”开启讲述。小学三年级被体校选中,从此与排球结缘。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历经体校、青年队的磨砺,16岁入选国家少年队,开启了职业道路。然而,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她意外入选郎平执教的国家队,却因实力不足经历长期低谷。2018年亚运会前,她一度陷入“至暗时刻”,但凭借“永不放弃”的信念,抓住机会蜕变,最终随中国女排斩获亚运会、世界杯冠军,并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加盟意大利斯坎迪奇女排,赢得欧联杯冠军,实现站上国际顶级联赛的梦想。
姚迪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出体育精神的核心:一是“永不放弃的信念”,她以“球不落地,永不放弃”激励青少年直面挫折;二是“团队合作的力量”,强调中国女排的辉煌离不开队员间的信任与默契;三是“直面挫折的勇气”,她坦言自己多次在困境中受他人帮助,但唯有主动迎难而上才能成长。
针对甘肃宕昌、新疆布尔津等地的青少年,姚迪老师提出“因地制宜”的运动建议:利用当地壮丽的自然风光开展登山、骑行等户外活动;传承摔跤、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弘扬民族文化;学校可组织班级联赛,激发运动热情。她特别强调,“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培养毅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受益终生的财富。”
最后,姚迪老师鼓励孩子们以学习为根基,用知识改变命运,同时发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尊重,无论环境如何,坚持与努力终会创造奇迹。”她以中国女排精神为引,呼吁青少年感恩父母、师长与社会,未来用行动回馈他人。
在跨越3000公里的云端课堂结束后,李烨辉在宕昌一中操场上,开始了“能量传递”“彩虹接力”等原创游戏,孩子们在分组对抗,“当看到他们主动围成战术讨论圈时,我知道热爱运动的种子开始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未来课程规划
体育助力乡村振兴
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紧扣“以德铸魂、以智促学、以体砺志、以美润心、以劳强能”五育融合理念,以体育为纽带,构建助力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响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的号召,团队将依托“云课堂”品牌项目,联合冠军运动员开展励志讲座,以榜样力量激发青少年拼搏信念。
团队将结合“体重管理年”相关要求,强化“健康干预”机制,建立学生体质动态档案,针对性设计体态矫正、心理疏导课程。推动“校-社-家”协同,普及科学健身理念,让体育成为乡村青少年强意志、健身心、促全面发展的终身伙伴,为乡村振兴注入五育融合的活力基因。
“体育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通过运动塑造完整人格。”研支团团长孙嘉毅表示,团队将继续发挥天津大学“双一流”高校资源优势,搭建更多冠军运动员与乡村学子对话的桥梁,让体育育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火炬。
记者 单炜炜 通讯员 焦德芳
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今晚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5-03/21/content_87649_1978248.htm
编辑(刘延俊 来瑞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