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今日的天津大学迎来了10万余人共同赴约2025“天大·海棠季”校园开放日
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近4个板块、86项活动,以厚重的大学文化、前沿的科技魅力与蓬勃的青春活力,为天津城市贡献了一张亮丽的“金牌名片”。


“我早上6点就到了卫津路校区。”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看满园海棠,更为了感受130年天津大学的校园魅力。花自成蹊。赏海棠的人群摩肩接踵,铭德道、花堤路以及第九教学楼、法学院、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等处的连片花树,依旧是经典打卡处。随处可见各种镜头,记录繁花世界里的人潮汹涌。丰富多彩的学院主题活动、学生社团风采展示,也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积极参与。铭德道上,13米“百卅长卷”千人拼图,一名5岁小朋友在爸爸的帮助下按下了一块色彩;来自新华中学的张同学,在北洋诗词社的飞花令擂台对句花诗;图书馆外的AI画海棠,直接描绘心中的天大海棠故事……




在新工科项目式教学展演现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试乘、机器人编队协同表演、柔性电子皮肤健康监测演示等项目,让市民游客惊叹连连。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更是掀起科普热潮:“灵犀指”脑控机器人、光量子显示平台等高精尖成果,吸引科技爱好者反复追问细节;师生自主搭建的先进设备,让参观者直呼“没看够”。郑东图书馆外侧,“百卅天大·科享未来”新技术体验区汇聚AI数字人互动、无人机足球竞技、智能钢琴演奏,科技与艺术的碰撞引发阵阵欢呼;医学院“一站式健康嘉年华”现场,急救技能演示、结核病防治游戏、心理健康盲盒等摊位前排起长队,让游客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实用知识。还有羽毛球世界冠军陈金的公开课上,手把手指导杀球技巧;女教授协会“咏絮书会·海棠季”以女性视角探讨家国担当;校园数处舞台,各个文艺团体展现出“文艺大学”的艺术气息……校友之家的留言板写得密密麻麻,有89岁老校友写下“愿母校跻身世界一流”,也有“我要考进天大”的中学生愿景。




“海棠季是校园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更是大学文化与时代创新的深度对话。”天津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张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我们通过校园开放日,充分展现百卅学府的文化底蕴,希望为公众呈现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也为天津市打造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40人团队记录“一园新棠百卅春”
由天津摄影人、市民读者组成的40人团队,也在感受“一园新棠百卅春”的校园氛围中,用镜头记录天大海棠季的芳菲盛会,这是本报“镜观津韵·城记古今”主题文化创作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




团员李杭的镜头里,有“文艺天大”的悠扬气息;于新琴拍下了从榫卯建筑模型到智能消防机器人的“震撼”;爱晚湖、敬业湖的波光,在马春林的相机里熠熠生辉……“我是第二次参加天大海棠节校园开放日。”团队的章苏不仅拍摄忙的不亦乐乎,还提前做攻略,参观了包括法学院院史馆在内的不少开放日特展,“更加了解天大的历史文化,就更加热爱家乡天津。”
“镜观津韵·城记古今”活动贯穿全年,以丰富的活动方式,增加参与度,以及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将天津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能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宣传美丽天津、弘扬津派文化。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
(编辑 焦德芳 应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