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科技部专程调研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

      2016-07-13       

  本站讯  (记者  靳莹  摄影 陈晓金) 7月11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院士一行7人来到天津大学,专程调研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科研情况并与该校合成生物学团队进行了座谈。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与天津市科委、武清区委区政府及天津大学科研院、化工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参观并参加了座谈会。

  徐南平在座谈会上表示,根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我国确立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速发展生物技术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合成生物技术是引领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颠覆性技术。

  “我们第一站就来了天津,来到了天津大学,因为你们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徐南平说。    

  天津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并在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Sc2.0计划)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是人工合成人类基因组的必由之路。Sc2.0计划将采用化学方式从头合成酿酒酵母的全部16条染色体。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6条染色体的全合成,其中天津大学团队完成五号和十号两条染色体的化学全合成,也是除美国之外贡献最多的单位。这两个染色体的合成成功,代表了中国在基因组编写计划中的中国力量和话语权。  

  

  “希望天津市和天津大学做好合成生物技术系统规划,该技术涉及多学科,要做好学科交叉工作,同时要在理念上进行创新,争取占领合成生物学世界‘高地’。在该领域不仅要‘并跑’,更希望实现国际‘领跑’”,徐南平提出。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主持了座谈会。会上,李家俊对天津大学历史沿革和科技工作进行了介绍。何树山在座谈中表示,天津市近年来在基础设施、科技平台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离不开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导。市委九次全会专题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研讨,这在以往是没有的,其中提出要把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基地建设。如今,天津市已经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

     

  天津市科委党委书记、主任陆文龙介绍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和工作举措,天津大学副校长、生物化工专家元英进教授汇报了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处长张兆丰、科技部办公厅部长秘书弯昭锋、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肖诗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工业生物技术处副处长黄英明,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周键,武清区书记王小宁、区长杨令生,市科委副主任齐中波,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高宁,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孙文秀等。  

 
  来宾们参观了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听取了科研人员对于天然产物人工细胞设计构建、基因元件预测、标准化元件模块库、人工细胞合成脂肪烃、高产丹参素人工细胞、高产番茄红素等人工酿酒酵母、电催化细胞和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等科研成果的汇报,对天津大学及合成生物学团队的科研工作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