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校友 > 正文

校友刘方磊担纲杭州G20主场馆设计

      2016-09-06       

本站记者 王涛


杭州G20峰会主场馆 (图 新华网)

各国领导人步入G20峰会主会场(图 新华网)

  杭州G20峰会于94号下午正式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中国探讨世界经济发展之路,迎接各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的峰会主场馆也以其创新的中国风、浓郁的江南韵、高端的国际范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此次杭州G20峰会主场馆的建筑设计由天津大学1994届建筑系校友,曾主持设计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主场馆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刘方磊担纲。而历经500多个思绪燃烧的日日夜夜,刘方磊和他的团队也再次用建筑语言向世界表达了江南特色的中国文化风范和廿国共宇的峰会理念。

APECG20  用建筑语言表达中国表达峰会

  正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关注的中心,相信也让很多人想起了201411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峰会,同样是各国政要齐至,这样世界级的领导人峰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举行,也彰显着如今中国的自信与开放。而这两场峰会主场馆的主创设计皆由同一人担纲,他就是如今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的刘方磊。

北京APEC峰会主场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汉唐飞扬,鸿雁展翼”(刘方磊 供图)

  2014北京APEC峰会的主场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会展中心,融合了中国传统汉唐时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每一处设计都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舒展大气、轻盈简洁,消隐在青山绿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山水画卷中,又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迎接四方来宾。刘方磊为其起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汉唐飞扬,鸿雁展翼。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惊艳了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建筑文化,受到各方赞誉。

北京APEC峰会主场馆设计受到各方赞誉(图 中新网)

  北京APEC峰会结束后,紧接着杭州G20峰会就于2015年初启动了主场馆设计投标,积累了北京APEC峰会主场馆设计实践成功经验的刘方磊团队再次参与投标。“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构思如何以建筑语言,从外到内,表达杭州、表达中国、表达峰会”,刘方磊说到,他与团队最终认定,举办G20峰会的主场馆,从外观到室内空间以及内部装饰均应能够具有能够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特质:雅正平和、气势恢宏,强调正大端装的造型特征。他们的设计方案以“气宇轩昂”为理念建造国家气度的峰会建筑,以“悦迎廿国”,“廿国共宇”等空间章回相应带有“颂”意向的国家空间。最终,刘方磊团队的设计方案成功中标。

走近江南文化  展现中华文明多重印象

  北京APEC峰会的“汉唐飞扬”体现出了中国北方文化的恢弘敦厚、沉稳大气、富丽华美,而此次G20峰会所在的杭州则是中国江南文化传承之地。对于酷爱中国历史、文学与古代建筑的刘方磊来说,走近江南文化来设计峰会主场馆,是一次让他充满热爱的挑战。“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从参与设计投标到开始施工建设,刘方磊走访了杭州西湖、绍兴会稽山、鲁迅故居街区和诸多江南古镇,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在设计时看传统的建筑,寻找本土文化,并提取现代的符号感觉。

  杭州G20峰会为有效利用城市资源,节约办会,峰会的主场馆并非新建,而是对正在建设中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对于设计师来说,改造提升也许比新建场馆更难。设计时需要把建筑原空间功能设定和峰会互动所需空间功能都进行梳理,然后围绕峰会活动要求进行功能组织和修改”,刘方磊介绍,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使用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主要空间包括迎宾区、会议区、午宴区,而他与团队对峰会主场馆的设计也体现在这三个主要空间。

杭州G20峰会主入口(图 中央电视台)

  峰会的迎宾区主入口,以江南神韵的月亮门和以彰显喜庆气氛的灯笼为灵感来源,并把两种元素抽象、融合,以“水墨江南”的色调,“泱泱大国”的尺度开篇。入口廊道宽45米、长54米、高12米,六对由汉白玉构架的“廿”字,排列而成,有如两排恭迎贵宾的翩翩君子,传递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内涵。

  峰会的主会场室内设计是杭州G20峰会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各方一致希望能在主会场体现出有杭州元素的国际范儿,而杭州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江南文化的集中代表,什么元素最能体现杭州呢?在千回百转的寻觅中,西湖小瀛洲的“我心相印亭”让刘方磊心中一震。G20峰会追求的不就是在同一屋檐下的沟通联动、心心相印、合作共赢吗?于是在室内设计中,融入室外空间感的“廿国共宇”设计思路油然而生。

杭州G20峰会主会场(主席台两侧“两柱加一梁”即为“廿”字)(图新华网)

主会场精美的江南风格雕窗(图 人民网)

  “廿国共宇”顾名思义,“宇”为“栋宇”,为“宇宙”。G20的主体20国共处一个栋宇里,共在一片蓝天下,共在一个地球上。主会场位于建筑四层,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45米边长的方正空间,体现“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观。室内装饰的“四梁八柱”,四个巨大的“廿”字呼应“廿国共宇”的主题。此外,青花瓷图案的天花板,还有极具江南风格的雕窗、门扇,都凸显了中国传统的江南文化。

午宴厅(效果图 刘方磊 供图)

  午宴厅则为直径60米的球形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高度为23.5米。通过“宇宙苍穹”的装饰手法,突出“仁”的主题。穹顶正中为星空景象,点点“星光”示意着十二星象的位置。中环为自然天光照亮室内空间,外环为五圈闭合叠加的水墨山水长卷。周边的12根风柱代表12个月,以仿玉色铝板及纹样采用中国 “如意”装饰元素,均匀地环绕在周围,恰到好处的形成了内外区空间的过渡。

45岁”是年轻人  建筑师要有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天津大学1994届建筑系校友刘方磊(刘方磊 供图)

  天津大学是中国建筑学科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人才辈出,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场馆中方总规划师和鸟巢、水立方的中方总建筑师皆为天大校友,“天大校友会师奥运场馆建设”一度传为佳话。如今,刘方磊连续担纲北京APEC和杭州G20主场馆设计,也再度引发了天大校内师生的热议。不过在刘方磊看来,他的身前有着众多老师和学长榜样,而他自己也更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提高,他在博客中给自己和朋友们这样写到,“专业间一定要相互学习,对建筑的理解是我们共同的差距。岁龄是学习的阻碍,一切过去,皆为序曲。在建筑设计的道路上,‘45岁’是年轻人,祝愿大家焕发青春。”

今年3月刘方磊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刘方磊 供图)

  谈到对建筑设计里中国文化风范的理解,刘方磊认为年轻建筑师包括建筑学科的学生在内,要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既要有国际眼光,又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国外的一些知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有深度,是因为他们有广泛的本土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给了建筑师精神力量。比如他们看教堂的感觉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带着精神去看教堂”,刘方磊说,“中国是有文化传承的,我们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会得到对民族文化更深刻的体会,这些将融入到我们中国的本土建筑设计中。”

刘方磊写下的“廿国共宇”书帖(刘方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