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张华)著名的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原校长吴詠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津逝世,享年89岁。他是一位胸怀家国、高瞻远瞩的教育家,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道路上,他的胆识与魄力令天大师生敬佩。他是一位实事求是、勤勉睿智的科学家,微波固态电路理论与机助设计方法发展史上,他的担当与贡献令天大师生景仰。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宽厚仁爱的师长,十年呕心耕耘的课堂上,他的严谨与魅力令天大师生缅想。吴詠诗老校长的离开,让天津大学师生及海内外校友悲恸万分。
遵照吴詠诗先生生前意愿,其丧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学校于4月24日起,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校史馆设置灵堂,供各界人士、生前友好及广大师生校友缅怀吊唁。期间,前来缅怀吴詠诗先生的人一直络绎不绝。既有感恩于他的教诲和指导的学生,也有感怀他的魅力与魄力的同事,还有感动于他的情怀与担当的各界朋友,甚至有的仅是数面之缘,也千里迢迢专程驱车赶来祭奠……
吴詠诗先生的灵堂门口和里面摆满各界人士送来的花篮、花圈和寄写的挽联。灵堂正中摆放着吴詠诗先生的遗像,照片上的吴校长目光矍铄、神态慈祥。遗像两侧分别悬挂着“芝兰德松柏骨桑梓情桃李芳 一代宗师”、“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 百校圭臬”的挽联,以寄托哀思。
24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耄耋老者在一个中年人的搀扶下来到灵堂。这位老人径直走到吴詠诗遗像前,在旁人的搀扶下向校长遗像深深鞠躬,眼圈泛红,情绪激动。这位老人是天津大学原教务长杨家成。他悲痛地说道,我有幸工作时一直跟吴校长共事,他当校长时我是教务处长。作为教师,他对教材的组织能力非常强,他的教学效果非常好。我们青年教师经常去听他的课,都从中受益匪浅。“吴校长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他一直是我最尊敬的领导和偶像,我非常敬佩他。”
“吴校长是我们历届主席当中最优秀的主席之一。”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美第一时间来到灵堂悼念,她轻轻拭掉眼角的泪痕,哀痛地讲道,吴詠诗校长是我们天津市科协的第四届科协主席和第五届荣誉主席。在卸任主席以后,还一直关心着我们科协的工作,为科协事业的发展、科协地位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深切地怀念他。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也于第一天赶到灵堂现场祭拜。他脸色凝重地在镜头前向我们系统概括了吴校长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他指出,吴詠诗校长无论是对天津大学还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乃至中国高教的发展都作出了永垂不朽的的贡献。
“吴校长的去世是我们学校的一大损失,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损失。”天津大学原副校长郁道银在现场几度哽咽。他说,吴校长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教育家,是一个学者。他治学严谨,有思想,有想法。我们学校提出的建设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大学思想就是吴校长在全国首先提出来的。
“我上学的时候,吴先生经常给我们做国际前沿的学术报告,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可以说,我就是被吴校长引到电力系统领域的,而且在这个领域我一干就干了一辈子。吴校长绝对是我的恩师。”提到恩师,今年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心中十分悲痛。
加拿大华人商会主席、天大校友李建峰专程从外地赶到天津悼唁吴詠诗校长。他说,如果不是受吴校长思想的影响,也许就没有他今天的发展。“上学时,吴校长常常跟我们学生们说,天大的学生要视野宽阔,要多关注国际学术动态,多走出去交流。”正式受吴校长思想的启发,后来他选择了出国留学,也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期间,还专程有人来到灵堂悬挂自己创作的关于吴詠诗校长的悼念诗词,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读学生们也纷纷自发或独自或结伴或以社团形式来到灵堂缅怀吊唁。身为天大学子,吴詠诗老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早已融入到北洋精神中伴其左右。
28日中午,天大学生会的同学们手持鲜花,排队进入追悼会现场。吊唁的同学们依次进入礼堂,在遗像面前三鞠躬后,为故去的老校长献上了鲜花。同学们表情凝重,有人望着吴老的遗像静静啜泣,有人低着头沉默哀悼寄托哀思。
天津大学研究生骨干训练营的学生亦自发地有组织地到吴校长灵堂前献花悼念,并参观了“吴詠诗纪念专题展览”,深入地了解老校长的生平和思想。研究生会副主席任彬参观完吴校长的专题展览后,深有感触地说,吴詠诗校长胸怀家国,思想渊博,身体力行着天津大学“兴学强国的宗旨、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天大及天大学子,我们会永远怀念他。我们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吴校长的作风和遗愿,不辜负老校长的期望。
北洋艺术团、校科协等社团也自发前来吊唁。有些团体还献上了亲手为校长折的千纸鹤,悄悄在花边伫立的鹤儿,轻声地道着对老校长的思念。还有很多同学有感而发创作了缅怀老校长的诗作,吊唁时将缅怀诗悬挂在了校史馆走廊两侧。期间,还有不少学生或独自或结伴自发前来缅怀老校长。灵堂里的一副副挽联,挽联旁的一朵朵菊花,走廊里的一篇篇诗作,都述说着天大师生的深深哀思。
“老而弥坚志不改,尚思为国育人才。今公虽陨吾辈在,传之承理遣悲怀。生前忧劳终成疾,身后长眠当安息。三千桃李勇进取,共扬校誉继前志。”吴詠诗校长的精神将永驻天大,天大的师生将如诗中所表,继承和发扬老校长的崇高品质和行为风范,胸怀家国,刻苦钻研,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共扬校誉于无穷。
(编辑 张华 学生编辑 陈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