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郑惠江 于凌云 摄影 于凌云)为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搭建跨学院(部)人才培养改革的交流平台,切实推进“新工科+课程思政”新形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序开展,12月2日下午,共建“新工科+课程思政”新形态课程思政推进会在机械工程学院顺利召开。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涛、求是学部副主任于倩、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岳、院长助理王磊、智能制造专业负责人张冠伟、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岚、李瑞婷以及《设计与建造》新工科系列项目制课程教学团队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孙涛主持。

会上,机械工程学院新工科《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郑惠江、王磊、张冠伟、康荣杰等先后介绍了《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的建设背景、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部分教学成果等系列课程建设情况。《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是天津大学首批新工科项目式系列课程,其中《设计与建造》课程是天津大学第一门落地实践的新工科课程。《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摆脱了“先知识、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长期固化的课程知识边界,系统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机械工程学院与求是学部共同建设和打造,该系列课程之一的《设计与建造》课程已成功获批我校第三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建设立项。
于倩、王岚和李瑞婷认真听取了《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建设情况的介绍,对《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在“新工科”课程改革锐意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该系列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分组研讨、动手制作项目产品等多环节组合,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其教学改革实践真正体现了新工科交叉融合的思想。
随后,与会教师就如何继续深入开展《设计与建造》系列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如何将“新工科”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打造“新工科+课程思政”新形态课程思政建设品牌开展热烈的交流讨论。王岚老师建议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身边小事结合《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规划,进一步深挖教学案例思想价值和内涵,以鲜活素材促知行合一。李瑞婷老师强调利用新工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发展契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挖掘课程思政内生力,真正做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将高等工科教育改革落实到思想深处,突出体现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的特色。

副院长孙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新工科+课程思政”新形态课程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专业竞争力和课程质量为出发点,在脚踏实地做好“新工科”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汇聚跨学院(部)优质教学资源,共同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一同凝练新工科思政教学案例,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伦理意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工科”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通过此次推进会,帮助新工科《设计与建造》系列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明确了下一步建设目标,拓宽了“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同时也对跨学院(部)共建“新工科+课程思政”新形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形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三个学院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强强联合,在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中更加深入而广泛的联合开展“新工科”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编辑 焦德芳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