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生命科学学院供稿)2022年8月22日至8月24日,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2,科学探究类)顺利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比赛中再创佳绩,两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一支队伍获得全国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涵盖生物、食品、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等高校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全国性赛事,是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发布的《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57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528所高校的8614支队伍参赛。

学院获得全国二等奖团队参赛项目《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的仿生病毒诊疗系统》,由朱春凤、王涛老师指导,本科生吴桐、张君漾、王晟完成。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看护成本高昂,会给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全球每3秒钟就有1例患者被诊断出阿尔兹海默症,预计30年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将从目前的四千六百万人增加至1亿人以上。因此,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非常必要。在本项目中,该队成员以BACE1基因为靶点,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阿尔兹海默症诊疗的仿生包膜病毒纳米颗粒。仿生壳体之内包裹有抑制BACE1基因表达的siRNA,仿生壳体外包裹有一层仿生包膜结构,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半衰期。最后在颗粒表面偶联狂犬病病毒肽RVG29,实现血脑屏障的跨越,靶向脑部。

学院获得全国二等奖团队参赛项目《工程活菌光学传感系统的肠炎监测研究》,由刘晶、王汉杰老师指导,本科生潘逸扬、文旸茗、黄亚南、张雨心、陆沈焌杰完成。
团队成员以大肠杆菌Nissle 1917为研究对象,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肠炎分子标志物感应模块和报告信号成像模块,成功开发工程菌在体监测肠道性疾病系统,并利用基因表达调控工具对系统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肠炎的高精度便捷可视化检测。团队在慢病诊疗系统构建的探索道路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学院获得全国三等奖团队参赛项目《mRNA工程菌生物活药抗肿瘤应用研究》,由王汉杰、刘晶老师指导,本科生张心雨、李明山、蔺怡朴、巴君丽、马炳林完成。
团队成员通过对原核表达RNA进行相关修饰及工程化改造,增强其在真核细胞的表达,同时利用MS2衣壳包被RNA的选择性,设计双质粒系统分别表达RNA治疗因子以及衣壳蛋白,构建一种新型的工程菌RNA药物载体,为实现大肠杆菌在体生产递送mRNA疫苗,维持mRNA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本科生提供卓越的科研实践平台。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比赛期间,各团队学生通力合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课题选择、路线设计、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到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展现了学院学生的良好科研创新潜力和精神风貌。
(编辑 赵晖 王菁伟)